開放中國為世界經濟提供“穩定錨”(和音)
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大趨勢,始終堅持高水平開放,兼顧自身之需與世界之盼,加快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將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大發展機遇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習近平主席向國際社會介紹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制定“十五五”規劃的建議,再次明確了中國將繼續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以中國式現代化新成就為世界各國提供新機遇的堅定意願。
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十五五”規劃建議從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四個方面作出重要部署,每一個維度都展現了中國與各方共享機遇、共同發展的決心。
中國統籌用好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開放戰略。“十四五”時期,從持續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制造業領域準入限制全部“清零”,到22個自貿試驗區構建起覆蓋東西南北中的“雁陣”,再到海南自貿港即將封關運作……中國開放的廣度、力度、深度持續提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中國大市場日益成長為世界大機遇。過去5年,中國累計新設外資企業22.9萬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明顯增多,外企用行動對中國市場投下信任票。14億多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構成的超大規模市場,讓“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成為國際普遍共識。在世界經濟論壇執行董事薩迪婭·扎希迪看來,中國廣闊的市場空間、開放包容的投資環境、穩定的政策預期,對全球企業具有強大吸引力。
高水平開放是對中國好、對世界好的大事業。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23個自貿協定,貨物和服務貿易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一個個數據背後,是中國推進高水平開放激蕩的澎湃發展動能。中老鐵路跨境貨物運輸突破1500萬噸、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過11萬列,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拓展共贏發展新空間。一個與世界共享機遇的中國,致力于將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讓發展的力量越聚越強。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秘書長格林斯潘認為,中國倡導開放貿易,堅信貿易和投資對發展的貢獻,是20世紀和21世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典范。
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單邊主義、保護主義上升,引發普遍擔憂,世界經濟增長的動能何在?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順應經濟全球化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大趨勢,始終堅持高水平開放,兼顧自身之需與世界之盼,加快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將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大發展機遇。“緊張的全球貿易局勢中,中國發揮著‘穩定之錨’的作用”“開放合作的中國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在國際社會看來,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堅定維護開放合作的多邊貿易體制,為世界發展帶來寶貴的穩定性和確定性。
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扎實推動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一個接續推進現代化的中國,必將為各國共同發展創造廣闊機遇,為各國人民創造更多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