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展望“十五五”,未來鄉村是啥樣?

2025-11-03 10:00: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鄧劍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著眼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別,在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優化區域經濟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部署一批務實舉措。”

  “十五五”規劃建議對“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部署,明確“推動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前進方向。

  農業農村現代化關係中國式現代化全局和成色。著眼縮小城鄉差別,《建議》部署的一批務實舉措,描繪出“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新圖景。

  補齊短板,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建議》提出,“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以釘釘子精神解決好農村改廁、垃圾圍村等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6%左右,生活垃圾得到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超過了45%,鄉村環境基本實現了幹凈整潔。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重點任務,也是滿足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需要的內在要求。

  山更綠、水更清、村更美。未來5年,鄉村環境從“達標”轉向“優質”,持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是關鍵一環。統籌資源要素,因地制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環境,讓鄉村顏值越來越靚,人居環境舒適度不斷提高,廣袤鄉村處處舒展美麗新畫卷。

  全面提升,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

  《建議》在“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部分明確鄉村建設要“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

  “外賣進村”漸成趨勢,新能源充電樁加速下鄉……“十四五”時期,各地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扎實推進鄉村建設,目前農村公路總里程已經超過464萬公里,行政村5G通達率超過90%,2199個縣(市、區)開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95%以上的村衛生室納入醫保,鄉村生活越來越美好。

  鄉村建設關係著億萬農民的生活福祉與社會的全面進步。業內人士分析,創造鄉村優質生活空間意味著通過對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迭代升級,全面提升農村的生活質量。

  當前,城鄉差距集中表現在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必須統籌兼顧、係統謀劃、精準施策,逐步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

  一方面,推動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持續往村覆蓋、往戶延伸,持續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應當注意鄉村建設投入應具有前瞻性,避免重復投入出現浪費。

  另一方面,穩步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教育、醫療、社會保障、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體係加速農村延伸覆蓋,應當根據農村生活特點,提供更加便利有針對性的公共服務。

  由點及面,因地制宜完善鄉村建設實施機制。

  《建議》對“因地制宜完善鄉村建設實施機制”作出具體部署,提出“分類有序、片區化推進鄉村振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原部長、研究員葉興慶指出,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應在分類有序、片區化推進上下功夫。片區化是在地緣相接、人緣相親、資源互補的多個村莊之間,建立協同發展機制,形成規劃一體、產業聯動、設施共享、治理協同的融合發展單元。

  從“單點振興”到“全域共富”,分類有序、片區化發展是重要抓手。規劃連片實施、環境連片提升、產業連片發展、資源連片投入,以聯動發展提升鄉村建設效能,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

  面向“十五五”,錨定“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重要目標,應進一步強基礎、補短板、攻難題、提質效,不斷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圖景。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