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最美鐵路堶織密粵東鐵路網 點燃騰飛新引擎
央廣網汕頭10月30日消息(記者王晶 張順鵬)道路通則百業興,樞紐活則經濟旺。10月29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國鐵集團黨組宣傳部聯合舉辦,廣東省委網信辦、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共同承辦的“發現最美鐵路·粵東騰飛新引擎”網絡宣傳活動走進粵東規模最大、接駁功能最全的鐵路站房——汕頭站。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這座融合地域文化與現代樞紐功能的鐵路車站,正以浸潤人心的文化內涵、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精細暖心的服務保障,成為撬動粵東都市圈發展的“交通支點”,書寫著新時代鐵路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答卷。

汕頭站(央廣網發 廣鐵集團供圖)
文韻浸潤 打造特色新地標
走進汕頭站,濃鬱的潮汕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每一處設計都藏著地域特色的巧思。車站採用全國首例建構一體化樹狀造型鋼結構柱施工技術,候車大廳16根“榕樹”造型立柱撐起8000噸鋼結構屋蓋,既寓意“榕歸故里”的家鄉情懷,又彰顯堅韌不拔的城市精神,透光屋頂更實現了採光與節能的“雙贏”。
站臺雨棚的柱身、柱頭融入“榕樹”與“海洋”元素,流暢線條兼具沉穩生機與靈動韻味;進站檢票口盒子造型取自“紅頭船”意象,傳承奮勇拼搏的開拓精神;消火栓箱、風柱以“海洋”為設計靈感,呼應汕頭海濱城市的特質。全國高鐵站首個“鯨奇探險”主題兒童樂園,為帶娃旅客提供了專屬“安心角”,讓出行體驗更具溫度。

金鳳服務臺(央廣網發 廣鐵集團供圖)
作為服務品牌標桿,“金鳳服務臺”以汕頭的市花“金鳳花”為靈感,秉持“主動、熱心、專業、敏行”理念,為老幼病殘孕等重點旅客提供“一對一”全程幫扶。
東廣場上,汕頭站全貌盡收眼底。“海絲騰飛、潮立汕頭”的設計立意貫穿始終,22根最高約23米的“海浪柱”搭配“海浪”造型檐口吊頂,呈現“海潮奔涌”的壯闊景象;正面柱廊設計理念源自嶺南騎樓,盡顯傳統建築文化與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

汕頭站(央廣網記者 張順鵬 攝)
樞紐升級 織密粵東交通網
汕頭站的蝶變,始于交通網絡的全面擴容。作為粵東鐵路樞紐核心,車站規劃規模達11臺24線,分為汕汕場、梅汕場、粵東城際場三大區域。其中,2024年9月20日投入使用的梅汕場,目前圖定開行111趟列車,日均運行101列,向北可直達武漢、南昌、長沙等城市,向西貫通桂林、湛江及粵港澳大灣區,讓汕頭市民“說走就走”的出行願望成為現實。
據統計,新站房啟用以來,已發送旅客630.47萬人次,到達旅客596.10萬人次,日均迎送旅客3.13萬人次,連續16次刷新單日發送、到達及到發歷史紀錄。交通動脈的暢通,加速了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匯聚,乘高鐵赴汕頭,嘗潮汕美食、品工夫茶韻、賞英歌舞風採、觀潮劇魅力,已成為外地遊客追捧的文旅新風尚。
“今年上半年,汕頭市接待遊客約3646萬人次,同比增長10.5%;綜合旅遊收入約419.2億元,同比增長14.5%,高鐵運輸能力的提升成為文旅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汕頭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更令人期待的是,正在聯調聯試的汕汕場預計今年12月26日啟用,屆時汕頭將邁入350時速高鐵時代,到廣州的旅行時間將縮短1.5小時左右。而規劃2027年建成的粵東城際場,將串聯汕頭、潮州、揭陽三市,與汕汕高鐵、廈深高鐵等線路無縫銜接,助力打造粵東都市圈“半小時通勤圈”和“一小時交通圈”,讓區域協同發展的紐帶更加緊密。
潮起粵東,鐵脈通途。汕頭站以交通升級為基、以文化賦能為魂,不僅是旅客出行的便捷樞紐,更是展示潮汕文化的重要窗口、推動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隨著後續多條線路的開通運營,這座現代化鐵路樞紐將進一步凸顯區位優勢,拉動旅遊、投資、產業加速集聚,為汕頭乃至粵東地區的高質量發展鋪就更寬廣的道路,讓最美鐵路在潮汕大地上續寫更多精彩篇章。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係: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