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西藏山南:鄉村美 生活暖

2025-10-30 15:25:00
來源:中國西藏網
字號

  中國西藏網訊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扎實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通過易地搬遷、人居環境整治、產業多元發展等一係列務實舉措,讓一個個傳統村落煥發新生機,農牧民群眾的生活品質實現了跨越式提升,一幅環境優美、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桑日縣扎嘎新村:整體搬遷開啟幸福新生活

  走進桑日縣桑日鎮的扎嘎新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幢整齊的藏式小樓,寬闊幹凈的馬路邊,波斯菊迎風搖曳。設施完善的衛生院、幼兒園、健身房一應俱全,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的笑容。這個平均海拔3500米的新村莊,展現出一派宜居宜業的嶄新氣象。

  圖為扎嘎新村

  就在一年多前,這里的村民還生活在平均海拔4100米的扎嘎溝內。那里自然資源匱乏、氣候惡劣、地質災害頻繁,盡管已于2019年脫貧,但返貧隱患如影隨形。2023年,桑日縣委、縣政府下定決心,對扎嘎溝內的達嘎、平瓊等5個行政村實施整體搬遷。2024年10月,全體村民遷入了如今這片充滿希望的新家園。

  圖為扎嘎新村村民扎西卓嘎與她愛人

  “新房子面積大、質量好。跟以前的房子相比,這邊地勢平坦,不像我們以前居住的山溝,不僅走路不方便,還滿是灰塵。”村民扎西卓嘎看著眼前的兩層房子向記者說道,“我們如果要自己蓋這樣的房子會很困難,現在我們去縣里都有公交,很方便。”

  圖為扎嘎新村健身房

  圖為扎嘎新村幼兒園

  搬遷不僅是地理位置的改變,更是生活方式的革新。為推動村民養成新習慣,該村以“五美庭院”(庭院美、室內美、廚廁美、綠化美、家風美)評比為抓手,建立公示制度,激發村民參與環境整治的熱情。同時,依托“巾幗志願者”和“雙聯戶”力量,構建起全覆蓋的衛生清掃網絡,確保公共區域幹凈整潔,無衛生死角。

  安居更要樂業。過去,扎嘎溝的各村也嘗試過“一村一品”,推出了黑青稞糌粑、藏式辣椒等特產,但因規模小、渠道少,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僅一兩萬元,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面對新發展機遇,桑日縣引導扎嘎新村聯合絨鄉9個行政村突破地域限制,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通過整合資金,在山南市火車站買了19間門面房,僅此一項每年就能為村集體帶來108萬元以上的穩定租金收入,其中扎嘎新村年分紅達26.6萬余元。加上本村的15間集體商鋪租金,2025年,扎嘎新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預計將突破53萬元。

  從海拔4100米的困頓溝谷,到海拔3500米的希望家園,扎嘎新村的變遷是一場關于環境、產業和思想的全面升級。如今,村民們不僅住上了好房子,更養成了好習慣、形成了好風氣,正在共同富裕的鄉村振興大道上穩步前行。

  曲松縣羅布沙村:美麗鄉村建設提升幸福指數

  近日,曲松縣羅布沙鎮羅布沙村處處洋溢著喜慶氛圍。走進村莊,耳畔傳來陣陣裝修聲和歡快的音樂聲,村民們正忙著搬遷新居、裝修房屋,臉上寫滿對嶄新生活的期待。村民羅布群培一邊打理著正在裝修的新家,一邊高興地說:“我家裝修已經花了十萬元左右,這麼好的房子我要好好裝修,好好打理。”

  圖為村民羅布群培

  這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得益于羅布沙村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項目的順利推進。據悉,該項目建設內容包括45棟164戶民居以及配套公共服務設施。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98%,一個設施完善、規劃合理的新農村已初具規模。

  圖為羅布沙村 攝影:旦增

  “雖然海拔問題解決不了,但我們要解決好保溫問題。”曲松縣發展改革和經信商務局黨組書記、副局長格桑次仁介紹,為確保群眾住得舒適溫暖,項目建設採用了外保溫棉,內保溫砂漿和斷橋鋁合金窗等多項保溫措施。

  在確保居住舒適的同時,項目建設更將安全放在首位。“我們的房子抗震能達到8級以上,使用的鋼筋、水泥都是優質材料。”格桑次仁信心滿滿地表示。除住房外,項目還同步完善了道路、給排水、強弱電等基礎設施,並規劃建設了健身房、停車場、產業樓等配套場所,甚至前瞻性地考慮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建設,真正實現了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的跨越。

  目前,項目已進入舊房拆除和場地恢復的最後收尾階段。望著日漸完善的新家園,村民們眼中充滿希望。這個坐落在高原上的村莊,正以嶄新的面貌,見證著黨和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堅定決心,也承載著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憧憬。

  加查縣嘎瑪吉塘村:“人畜分離”改出宜居新生活

  10月底,加查縣冷達鄉嘎瑪吉塘村的田野上,村民們正忙著冬播,一派繁忙景象。在這片孕育希望的田野旁,一棟棟煥然一新的民居與整潔的村道共同勾勒出美麗鄉村的新圖景。走進村民次仁措姆的家,一個布局精巧、充滿生活氣息的庭院讓人眼前一亮。

  圖為次仁措姆的家

  這處兩層藏式民居,二層是家人整潔舒適的臥室,點綴著個性化的生活照片;一層是寬敞的客廳與廚房等,各類花卉綠植為室內增添了生機與溫馨。整個居所幹凈明亮,與傳統印象中的農居大不相同。

  圖為次仁措姆家的臥室

  “變化真是太大了!”談起如今的生活,次仁措姆感慨萬千,以前的舊房子,二層住人,一層主要是牲畜圈。現在實行人畜分離,衛生方面變得非常幹凈,不只是家里,連村子道路都幹凈了。

  這一深刻轉變,源于冷達鄉對人居環境整治的持續推進。據了解,該鄉嚴格落實《冷達鄉牲畜管理措施》,通過建造142間牲畜集中圈養棚,實現了集中圈養;同時設立專用放牧通道,實行定時放牧。此外,鄉里還將牛糞清理納入《村規民約》,安排保潔員每日清理,並指定專人定期巡查,多措並舉確保了村容整潔,村里再也看不到隨地可見的牛糞,聞不到刺鼻的異味,村居環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生活環境改善後,增收渠道也隨之拓寬。“人畜分離後,我把原先的畜圈區域改造成了庭院,種植蘋果、山楂、核桃等。光是這些,一年也能賣5000元左右,雖然不多,但也是額外收入,貼補家用挺好的。”次仁措姆說,庭院經濟不僅美化了環境,更成為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圖為次仁措姆在自家院落中展示自種的山楂

  次仁措姆家的新居于2023年建成並裝修,總投資約70萬元。“當時貸了20萬,但明年就能還清了。我們通過採挖蟲草、外出務工和經營村里商店等,家庭年收入還不錯。”談及未來,次仁措姆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從人畜混居到宜居宜業,嘎瑪吉塘村的實踐生動表明,美麗鄉村建設不僅改善了農牧民的居住條件,更激活了產業發展的新思路,為鄉村振興寫下了扎實的注腳。

  從扎嘎新村的整體搬遷到羅布沙村的全面提升,再到嘎瑪吉塘村的人畜分離,山南市以切實的行動回應著農牧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行走在這些村莊,看到的是整潔的環境、完善的設施,聽到的是村民對未來的信心,感受到的是黨和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堅定決心。這青藏高原上的美麗蛻變,正是鄉村振興戰略最生動、最溫暖的注腳。(中國西藏網 記者/次旦拉姆)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