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讀懂“十五五”堶首位任務!“十五五”為何將實體經濟擺在最前?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部署了12項戰略任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被擺在首位。實體經濟的戰略核心地位不言而喻。
實體經濟何以擔當首位?
實體強則經濟強,則國家強。這是深刻把握現代化建設規律的戰略抉擇。
“十四五”期間,中國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全部工業增加值從31.3萬億元增長到40.5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從26.6萬億元增長到33.6萬億元……隨著實體經濟根基不斷壯大,中國經濟的堅實底氣和強大韌性進一步凸顯。
“中國經濟靠實體經濟起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邁向“十五五”,唯有實體經濟根基牢固,方能有效應對風險挑戰,在全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戰略錨定,目標清晰。在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怎麼幹?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在上周的發布會上用“固本升級、創新育新、擴容提質、強基增效”十六個字作出了解讀——既要優化提升傳統產業,又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係。
四中全會強調,先進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係的骨幹,要求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央廣網財經金頂智庫專家、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黃文濤認為,其中,深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前瞻發展未來產業是重中之重。對于傳統產業,則需要加速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升級改造。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和鞏固實體經濟根基是互為表里的關係。”央廣財經金頂智庫專家、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指出,“十五五”時期,既要做好頂層設計,明確不同產業的發展優先級,避免盲目跟風導致資源分散,又要通過要素保障破除堵點,讓政策工具更精準滴灌到產業升級的關鍵環節。同時,產業要聚焦融合和協同,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也要強化產業鏈上下遊協作,避免關鍵環節“卡脖子”,通過集群化發展降低協同成本,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生態。
傳統產業加快“煥新”,新興產業加速“領跑”,未來產業加力“生根”……隨著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加速構建,傳統實體經濟從“大”向“優”邁進。
根基牢,則事業興。展望“十五五”,唯有堅定不移做強實體經濟這個發展根基,“鞏固”與“壯大”並舉,方能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在新徵程上贏得優勢、贏得主動、贏得未來。
央廣財經記者:牛谷月 黃昂瑾 樊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