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視頻堶老年人“買買買”,有哪些新趨勢?

2025-10-29 20:01: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從“銀發專列”的持續火熱,到敬老餐廳的暖心暖胃,再到旅居康養的日益走俏……近年來,消費市場涌現出一個購買力日益強勁的群體——“銀發一族”。

  先來看一組數據——

  截至2024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億人,佔總人口的22%。目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預測,在2025—2030年間,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呈快速增長態勢,增至3.9億人。

  銀發人口的持續增長,催生了龐大的消費市場需求。《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銀發經濟規模約為7萬億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6%;到2035年,銀發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

  值得注意的是,銀發群體中,既有需要專業照護的高齡、失能老人,也有追求“享老”、注重生活品質的活力長者。

  銀發消費不僅是促進民生改善的重要支撐,也是消費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重陽佳節之際,聚焦老年人“買買買”的背後,有哪些新趨勢?

  01

  “悅己型消費”正成為市場新引擎

  最近,一種新型俱樂部——退休俱樂部(又稱“銀發俱樂部”)在全國多地興起,引發廣泛關注。

  在北京一家退休俱樂部里,卡丁車、爵士舞、AI繪畫等多元課程與活動,正吸引著越來越多退休人士參與。

  不久前,該俱樂部在北京組織了一場卡丁車極速體驗。俱樂部成員樂先生在賽道上飛馳六圈後暢快表示:“和大家在一起特別開心,現在六十多歲了,怎麼高興就怎麼過。”

  這家俱樂部的創始人是一位“90後”年輕人。她最初只是想為自己的父母尋找“搭子”,沒想到在社交平臺發帖後,竟吸引了上萬名老年用戶關注。很多老年人涌入她建立的社群,俱樂部迅速走紅。

  據創始人介紹,目前俱樂部周一至周五每天在北京舉辦2—3場活動,每個月會組織3—4次研學遊,這也成為俱樂部的主要收入來源,“例如之前組織的6天5晚敦煌行,每人收費4450元;日常活動則在50—100元之間。去年我們的營收約為400多萬元。”

  目前,類似俱樂部已在全國多個城市落地,會員以50歲至65歲的退休人群為主。剛加入俱樂部不久的劉女士說:“參加學做咖啡、打鼓這些活動,既能充實時間,又能學到新東西、交到新朋友,特別開心。”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正主動為興趣付費、為社交買單。從一門課程到一次旅行,“悅己消費”已成為不少老年人生活的關鍵詞。

  根據全國老齡委數據,銀發旅遊人數已佔全國旅遊總人數的20%以上,老年旅遊正在從小眾市場向主流市場轉型。旅遊平臺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平臺上老年遊客預訂的景區門票總量同比去年增長三成以上。

  在重陽節前夕,四川啟動“養老服務消費季”,國鐵成都局“熊貓專列”為老年遊客量身定制了多條主題賞秋線路,其中前往廣州、雲南等地的線路,備受銀發旅客青睞。

  10月25日上午,“熊貓專列·安逸號”從成都西站始發,前往廣州方向,218名遊客開啟為期9天的文旅深度遊。

  “最近天氣轉涼,廣州氣候宜人,正好適合出行。”易先生表示。徐女士也與老伴一同南下,“邊走邊玩,非常愜意”。

  旅途中,旅客可以欣賞古箏古曲演繹、川劇變臉等表演,列車還為“銀發遊客”專門定制了少鹽少油的餐食,提供醫療保障。

  類似的“銀發旅遊專列”已成為鐵路沿線一道新的風景線,跑出了銀發經濟蓬勃發展的“加速度”。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老年旅遊服務、體育健康服務、文化娛樂活動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26.2%、23.9%、20.7%。這些數字背後,是銀發群體從“養老”到“享老”的觀念轉型,“悅己型消費”正成為推動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02

  銀發經濟催生消費新場景、新業態

  老年人不再僅僅滿足于基本生活需要,而是日益追求社交、學習與自我價值的實現。這一轉變正有力推動商業場景的創新與升級。

  工作日上午10時,在上海南京路第一百貨的八樓,10位銀發學員正專注學習手機攝影和視頻剪輯。刁女士說:“現在生活離不開手機,有這樣的課程,我毫不猶豫就報名了。”

  如今,像這樣上午學習“充電”、中午享受美食、下午欣賞演出的“商場一日”模式,已成為不少老年人新的生活方式。

  “以社交帶動消費,以消費促進社交”,商場運營方也在不斷創新,探索更多適老服務新模式。比如,商場設置方便老年人休息的座椅、設置無障礙洗手間等,便捷老年群體購物消費。

  在重慶,一家經營了28年的老商場轉型為“銀發主題店”,硬件設施改造升級的同時還設置“茶里江湖”“懷舊供銷社”等主題區,甚至引入老年大學分校。

  該商場負責人表示,如今很多老年人願意為“社交+學習+懷舊”的組合買單,而非單純購物,“我們將商場主通道拓寬至2.4米,方便行動不便的老人通行。”

  轉型升級效果顯著:今年6月底,銀發主題商場開業當天,銷售額同比增長307%,客流同比增長205%,7月整體銷售額同比增長近15%。

  除了在商場享受生活,越來越多老年人選擇“走出去”,開啟旅居養老新方式。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的一家旅居康養中心,即便在淡季也迎來大批“銀發考察團”。不僅有手工課、合唱團等豐富的社交活動,還有“吃住行遊一站式”服務……開業不到兩年,這家養老機構的入住率就翻了一倍。

  銀發族“候鳥”的旅居需求,為雲南農村帶來了更旺的人氣。截至今年8月,雲南從事旅居業務的自然村超過630個,比2024年增長了11.5倍,盤活閒置房屋超一萬棟。

  2024年12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開發旅居養老市場,因地制宜發展康養旅居等新業態。

  03

  銀發消費推動產品創新

  在浙江義烏國際商貿城,商戶王秀仕的店鋪陳列著上百款象棋。她介紹,近兩年,專門針對老年人設計的象棋供不應求。

  王秀仕說:“以前象棋棋子直徑最大做到6公分,現在為了迎合老年人需求,象棋棋子直徑做到7公分,字看得清楚、手感又好。”

  除了象棋,不少商戶也對玩具進行改造,以適應老年人的需求。比如有的彈力球就加裝了腕帶,讓老年人使用起來更順手。

  不遠處的一家店鋪陳列著上百種益智類的玩具,店鋪負責人介紹,他們公司做益智類玩具已經有二十多年時間了,不過這兩年,公司在設計產品時,開始有意識地兼顧老年人的需求。

  該負責人舉例:“比如拼接的益智類玩具,一方面可以鍛煉老年人的手力、眼力;另一方面,拼接出來的花籃、彩球等成品,也符合老年人的喜好,有一定的觀賞和實用的價值,因此,這類產品也越來越受到老年人的歡迎。”

  在浙江省雲和縣,此前當地生產的木質玩具主要受眾是兒童,但從去年開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目光轉向到了適老玩具上。

  當地一家企業負責人表示,適老玩具相比兒童玩具尺寸更大,顏色更簡單,主要是照顧老年人的視力和動手能力,“與‘銀發經濟’結合,讓木質玩具這個傳統行業找到了一個新賽道。”

  此外,老年人正從科技的“被動適應者”逐步變為“主動擁抱者”。適老的智能穿戴設備、智慧養老平臺、保姆機器人……正逐步融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在深圳養老護理院,機器人能協助老人起身、散步;在社區養老服務驛站,老年人可以和機器人下棋,便捷租借外骨骼機器人、電動代步車等智能輔具;在社區數字食堂,“刷臉支付+營養雲腦”係統通過AI算法為老人定制個性化餐單……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智慧養老技術服務、老年智能與可穿戴裝備制造銷售收入同比分別增長33.7% 和32.6%。科技正深度融入銀發生活。

  10月29日至3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智享未來——保姆機器人大會”成都智慧康養機器人展演將拉開帷幕,帶你解鎖“智慧康養”多元新體驗。

  展演以成都公園城市生態實景為基底,根據不同老年群體需求打造四大沉浸式實景——

  “智享生活館”主要呈現日常起居場景,入駐科技產品包括陪伴體驗機器人、便捷式智能洗浴機等;“智慧生態園”則融合了智慧健身、無人零售、家庭服務移動倣生人形機器人等高科技產品;“未來健康中心”里,有按摩機器人、外骨骼機器人等;而在 “活力中心廣場”,不僅有能打太極八段錦、領跳廣場舞的機器人,還有倣生寵物機器人、燒烤機器人等。

  此次活動邀請全國百家智慧養老企業,將175款智慧康養機器人產品植入到生活居家、娛樂健身、診療交友等實景中,全面展現智慧康養機器人帶來的未來生活新圖景。

  養老,關乎民生福祉,又是新的經濟增長極。銀發經濟,潛力巨大。從“老有所養”到“老有所享”的轉變,正開辟出消費增長的“新賽道”與產業升級的“新藍海”。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