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繪出發展新畫卷
山巒巍峨,江河奔涌,陽光灑滿雪域高原——這里是西藏,一片被自然厚愛的土地,更是一片躍動著高質量發展強勁脈搏的熱土。
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工作匯報時指出,“西藏發展有自身特點,要從實際出發推動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為西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從特色產業到生態文明,從項目建設到民生改善,一幅立足高原稟賦高質量發展的畫卷正在繪就。
特色產業:築牢經濟基礎
秋日的日喀則市江孜縣年堆鄉,青稞麥田里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當地農民扎西正有條不紊地指揮著車隊,將收割好的青稞送往工廠進行精深加工。經過加工,青稞變成了青稞面條、青稞麥片、青稞爆米花等琳瑯滿目的商品,並通過線上線下等多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如今,青稞已不僅僅是維係生存的“溫飽糧”,更成為了帶動西藏群眾多元增收的“致富糧”。目前,西藏培育出了藏青係列、喜瑪拉係列等78個優質青稞品種,開發出青稞產品4大類80余個品種。2024年,青稞年加工產值突破12億元,產品附加值不斷提升,青稞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西藏不僅在特色農牧業上取得了顯著成就,還立足豐富的水能、太陽能、地熱資源這一獨特優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加快建設國家清潔能源基地。
在那曲市色尼區達嘎普村,全球海拔最高、西藏容量最大的獨立構網型儲能項目——西藏開投色尼區達嘎普獨立構網型儲能電站正穩定運行。與此同時,青藏直流二期擴建工程近日順利完成為期5天的120萬千瓦滿功率外送任務,創下了兩項“歷史新高”,為清潔能源的外送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桃花聞名的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每年春季桃花盛開時,吸引大量遊客紛至沓來,走出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的致富路。近年來,西藏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將自然風光與文化緊密結合起來,促進文旅融合提質增效。2025年前三季度,全區接待國內外遊客6370.73萬人次,同比增長11.21%。
在獨特的自然環境和區位條件下,西藏構建了以高原特色農牧業、清潔能源、綠色工業、高新數字、文化旅遊、現代服務、藏醫藥、邊貿物流、通用航空為核心的九大產業體係。當前,以高原特色農牧業、清潔能源、文化旅遊等為核心的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為西藏的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對外開放:搶抓發展機遇
走進日喀則國際陸地港,一輛輛運載日用百貨的大型卡車駛入查驗場,將“中國制造”源源不斷送往尼泊爾等南亞國家;置身布達拉宮廣場,眾多外國遊客競相“打卡”,開放的西藏迎來眾多“國際流量”。
西藏,作為中國面向南亞開放的重要通道,正以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開放大局的姿態,加速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開辟新路徑。
立足獨特的邊境口岸資源優勢,我區創新實施“區岸聯動、一次報關、口岸直通”的發展模式,並在日喀則國際陸地港成功落地。
“查驗場啟用後,貨物當天就能完成轉關,物流成本大幅降低!”小元(日喀則)實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目前,我區已形成5個國家級正式開放口岸、綜合保稅區、國際陸地港等開放平臺矩陣,成為“中國制造”走向南亞的重要通道。
在積極推進陸地港建設的同時,南亞公鐵聯運班列也迎來了新突破。“看著班列滿載貨物平穩駛出,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參與班列運營的工作人員感慨道。截至今年5月,南亞公鐵聯運班列已累計開行5列,逐漸成為連接內外的重要貿易紐帶。
隨著拉薩貢嘎國際機場國際貨站的正式投運,西藏“空陸雙樞紐”現代物流體係成型。4月,首批搭載74件跨境電商貨物的航班,通過國際貨物查驗順利進入拉薩綜合保稅區。
林芝蘋果在尼泊爾加德滿都銷售,冰川礦泉水進入香港超市貨架……如今,越來越多的“藏”字號產品通過我區口岸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數據顯示,上半年,西藏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43.4億元,同比增長14.1%。新時代的西藏正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統籌協調:堅持綠色發展
今年國慶假期,拉薩市南山公園里,三五好友結伴而行、登高望遠;林周縣的“神秘”樹林,秋葉絢爛,是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生態是西藏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根基所在,是西藏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價值、最大潛力、最大優勢和最大責任。
華電西藏DG水電站,兩岸草木蔥蘢,生態綠廊如翡翠綢帶般蜿蜒于峽谷之間。為最大程度減少生態擾動,華電建設者優化樞紐布局降低邊坡開挖高度;創新設計盤折式魚道,與主體建築共享基礎;採用螺旋線型地下交通洞方案縮短工程長度。
國家能源集團建設的多布水電站等項目,短期投入大,效益釋放慢。國家能源集團尼洋河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吳智平目光格外堅定:“我們不僅要算經濟賬,更要算生態賬,不僅要看眼前利益,更要看長遠利益。”
為了切實保護好地球第三極生態,我區編制實施了一係列生態環保與建設規劃,將全區二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劃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圍繞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不斷加大立法力度;啟動南北山綠化工程,規劃用10年時間完成國土綠化面積206.72萬畝,實現“五年增綠山川,十年綠滿拉薩”的美好願景。
從羌塘草原到雪域江南,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