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理響中國·薪火“燃”青春】傳承延安精神 汲取奮進力量

2025-10-29 16:13:00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作者:劉德中(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來到延安走訪調研,讓我對延安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延安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指導當下實踐特別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仍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延安是中共中央和紅軍長徵的“落腳點”,又是全民族抗日戰爭的“出發點”。在中國共產黨二十八年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中,黨中央在延安就戰鬥和生活了13個春秋。可以說,這片厚重的土地,孕育出偉大的延安精神,推動中國革命走向輝煌。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係來看,延安精神地位獨特、內涵豐富,與長徵精神、抗戰精神一脈相承,是中國革命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在延安時期的概括和升華。

  從精神內涵上看,延安精神所內含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是對“不怕苦、不畏難”的長徵精神的繼承和發展。延安精神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係。在中央宣傳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係的偉大精神中,延安精神和張思德精神、南泥灣精神共同入選,可以說是對延安時期那段艱苦卓絕歲月的禮敬和致意。實際上,張思德精神的核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南泥灣精神的核心——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也都深深融入了延安精神,成為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僅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國共產黨人價值觀的核心體現,也是每一個合格共產黨員必須恪守的基本要求,其精神光芒映照此後形成的諸多偉大精神,成為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價值底色。

  延安精神和偉大抗戰精神也是相得益彰的。抗戰時期,黨領導下的各抗日根據地分別孕育出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太行精神、呂梁精神等,它們共同構築起偉大抗戰精神的堅強支柱。沂蒙精神的基本內涵是“黨群同心、軍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與共”。山東革命根據地黨政軍民以實際行動印證了“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的偉大哲理。太行精神核心內涵是不怕犧牲、不畏艱險,百折不撓、艱苦奮鬥,萬眾一心、敢于勝利,英勇奮鬥、無私奉獻。這一精神在八路軍129師從九千將士到三十萬大軍的壯大歷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在太行根據地建設中,軍民在物資匱乏條件下創造“小米加步槍”戰勝現代化裝備的戰爭奇跡。呂梁精神的內涵是“對黨忠誠、無私奉獻、敢于鬥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八路軍建立晉綏抗日根據地的過程中,呂梁創造了男女老少齊上陣的全民皆兵作戰局面。可以說,在凝練偉大抗戰精神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會想起延安、沂蒙、太行、呂梁人民和他們的偉大精神,這些精神是互相聯係、相互支撐的。

  從現實意義看,延安精神仍然是我們破解當前發展難題、邁向偉大復興的重要指引。在脫貧攻堅中,延安人民弘揚延安精神,積極發展培育新產業,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對于新時代黨的建設重大課題——自我革命,延安精神更展現出其非凡的引領價值。堅持自我革命,就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沒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不可能進行徹底的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的目的,還是在于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確保黨始終為了人民長期執政;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則是自我革命不可或缺的精神底氣和底線標準。

  一種偉大的精神總是具有跨越時空的偉大意義和開啟未來的偉大力量。新時代的年輕人要贏得未來,就要不時看看來時路,從前人的奮鬥中得到精神的力量。到延安去吧,當你讀懂了延安精神,青春的力量將會如潺潺延河水,奔流不息;生命的作為將會如巍巍寶塔山,永遠矗立!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