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十五五”,這項任務排首位

2025-10-28 22:29:00
來源:人民日報經濟社會
字號

  “十五五”,中國經濟怎麼幹?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部署了12項戰略任務,“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擺在第一位。

  置于首位,實體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邁向“十五五”,發展好實體經濟仍是重中之重。

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拍攝的自動化生產作業現場。 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實體經濟有多重要?

  “實體經濟是大國的根基,經濟不能脫實向虛”。

  “不管經濟發展到什麼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我們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現代化產業體係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今年以來,從洛軸集團的70年蛻變到“百年老廠”陽泉閥門的堅定轉型,都深刻印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繼續把制造業搞好”“實業興國,實幹興邦”……

在寧波舟山港金塘港區大浦口集裝箱碼頭,船舶進行集裝箱裝卸作業。新華社發(鄒訓永攝)

  置于中國發展的坐標係中,實體經濟同樣當得起這個首位。

  它是經濟運行的“壓艙石”。制造業、建築業、農業和服務業等領域的勞動力需求量大,有數據顯示,在我國,其吸納就業超過4億人,佔全國就業人口的53%,是維護社會穩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力保障。

  它是國際競爭的“主戰場”。制造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直接關係國家戰略安全。“十四五”以來,我國制造業門類齊全優勢更加明顯,制造大國家底更加厚實,規模連續15年全球第一,成為抵禦外部不確定性的底氣所在。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實體經濟之重更為凸顯。

  外媒視角更加直觀。路透社注意到,“十五五”時期中國誓言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並認為“中國強有力的產業政策已構建起精密的國內供應鏈體係,並在多個領域佔據全球主導地位。這也使中國在與美國進行貿易競爭時有了更強的信心。”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熱)產業園的光熱電站。新華社記者 張龍 攝

  戰略錨定,使命清晰。邁向“十五五”,如何守牢實體經濟這個“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上周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鄭柵潔進行了解讀。主要任務就是四個方面——

  固本升級,優化提升傳統產業。我國傳統產業體量大,在制造業佔比超過80%,是當前我國產業體係的“基本盤”。“十五五”期間要通過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在未來5年新增10萬億元左右的市場空間。

  創新育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十五五”時期要打造新興支柱產業,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前瞻布局量子科技、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未來10年新增規模相當于再造一個中國高技術產業。

  擴容提質,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實施服務業擴能提質行動,提高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水平,在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打開經濟增長新空間。

  強基增效,加快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係。加強基礎設施統籌規劃,適度超前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更好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協同融合、安全高效發展。

  中國經濟靠實體經濟起家,也要靠實體經濟走向未來。只爭朝夕、奮發進取,以築牢實體經濟這一“確定性”來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中國經濟這艘巨輪必將能穿越風浪、駛向更廣闊海域。

[責任編輯: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