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共繪中國式現代化壯闊圖景
作者:李群
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勝利閉幕。全會明確提出“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係,確保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要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加快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在人口規模巨大、共同富裕導向、物質精神協同、人與自然共生、和平發展前行的現代化徵程中,高質量發展如同澎湃引擎,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不竭動力,構築起堅不可摧的發展根基。
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個鮮明特徵,每一個都離不開高質量發展的托舉。面對超大規模人口的現實挑戰,高質量發展通過物質與精神財富的雙重創造,滿足億萬人民的多元需求;踐行共同富裕的目標追求,既做大發展“蛋糕”,更通過協調發展讓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在內蒙古的草原上,“風光氫儲”勾勒出綠色發展輪廓;貴陽貴安以“中國數谷”的雄姿,將數據要素轉化為驅動政府效能、企業創新、基層治理與民生福祉的強大動能。這些實踐印證著同一個道理:只有高質量發展,才能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同頻共振,才能走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路。
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離不開堅實的經濟支撐。“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總量連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今年預計可以達到140萬億元左右。更可貴的是,我們的發展質量同步躍升。近日,以“先進制造”為主題的第138屆廣交會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採購商線下到會人數超15.79萬人,環比增長6.3%。不斷攀升的人氣與層出不窮的科技創新展品折射出在新質生產力強勁賦能下,中國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實現全面躍升。技術突破讓“中國制造”加速向“中國智造”轉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光伏裝機容量穩居全球第一,數智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生。“量穩質升”的發展,為教育普及、醫療改善、社保完善等現代化事業提供了充足底氣。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中國式現代化面臨的內外環境更為復雜,高質量發展成為應對不確定性的“壓艙石”。在國內,通過高效能治理與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有效防范化解風險,築牢發展安全底線;在國際,以高水平對外開放融入全球經濟體係,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大的韌性與活力,讓中國式現代化在風浪考驗中行穩致遠。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中國式現代化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高質量發展則是貫穿其中的核心脈絡。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到“十五五”時期的戰略部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不斷增強,路徑愈發清晰。只要我們始終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動搖,就一定能將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李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