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如何總結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
“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大踏步趕上時代,靠的是改革開放。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靠的也是改革開放。新時代新徵程上,要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仍然要靠改革開放。”這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對全面深化改革偉大成就的總結。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寶貴經驗總體可歸納為“關鍵一招”和“正確道路”。即: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
“關鍵一招”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領導下,我國實行全面深化改革,加強改革頂層設計,敢于突進深水區,敢于啃硬骨頭,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係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帶動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開放、安全等各個領域的體制改革全面鋪展,推動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相適應,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放眼全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和政黨,能在這麼短時間內推動這麼大范圍、這麼大規模、這麼大力度的改革。
在經濟體制上,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不斷完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現代化產業體係,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政治體制上,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文化體制上,聚焦文化強國建設,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在社會體制上,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收入分配、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各領域改革;在生態文明體制上,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在開放型新體制上,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高水平的規則體係,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在安全體制上,聚焦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健全國家安全體係。
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的說明》中,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部署的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特點概括為“五個注重”:注重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注重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注重全面改革,注重統籌發展和安全,注重加強黨對改革的領導。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偉大實踐,是圍繞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進一步破解一切阻礙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的偉大創舉。
“正確道路”
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涉及范圍之廣、出臺方案之多、推進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領導、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使命、改革方向、改革目標、改革策略、改革動力、改革方法等方面作出係統闡述,提出一係列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科學回答了在新時代為什麼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樣全面深化改革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幾個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一文指出,“我們把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確立為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和以前的改革相比,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問題發生了三大變化:一是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問題,而是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開放、安全、黨的建設等多領域改革,制度建設向更廣范圍拓展;二是發展所面臨的主要是結構性難題,必須推動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就業、住房、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生態、安全等許多領域更深層次的制度變革;三是必須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一文指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這是我們的最大政治優勢,是我國改革開放成功推進的根本保證”。一方面,堅定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確保改革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另一方面,把黨的領導貫穿改革各方面全過程,使改革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使改革始終在法治軌道上,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
全面深化改革堅持係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的統一。在《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一文中,強調“堅持係統觀念,要統籌兼顧、辯證施策,處理好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關係,增強改革係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領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性與係統性實踐。以經濟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為重點,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安全等各領域制度建設全面鋪展。全面深化改革的係統集成遵循了經濟發展規律和激勵行為理論。“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貫穿全面深化改革全過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新發展理念貫穿全面深化改革全過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貫穿全面深化改革全過程。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