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評論員:全面推動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十五五”時期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的重要戰略部署,體現了宏觀政策的延續性,也展示了破解難題的主動性。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實現準入暢通、開放有序、競爭充分、行為規范,將有利于高效聚集國內外資源要素,充分發揮我國巨大市場潛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堅實支撐。
新發展格局的關鍵在于經濟循環暢通無阻,強調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與之匹配的國內市場,勢必是強化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有序流動和合理集聚的大市場,是標準規則與全球市場對接、推動制度型開放、更好利用全球要素資源的大市場,以此不斷夯實我國市場“大”的基礎,積蓄向“強”轉變的動力。
當前,我國已穩居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費市場和最大網絡零售市場,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規模呈現迅速擴張趨勢,但發展不平衡、制度規則不統一、要素和資源市場建設不完善、商品和服務市場質量體係不健全、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尚未解決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市場功能的有效發揮。
建設強大國內市場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直面痛點、打通堵點、消除阻礙,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了一係列重點任務。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打開市場增量空間;深入實施提振消費專項行動、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提高民生類政府投資比重等,有助于不斷增進投資的綜合效益,促進消費和投資良性互動;統一市場基礎制度規則、規范地方政府經濟促進行為、統一市場監管執法等,目的是更好地打破“隱形圍牆”,充分釋放我國超大規模市場紅利。
全面推動“大市場”強起來,不僅是打破不合理邊界壁壘、糾正片面強調“局部利益”忽視“全局利益”的偏差,還有很重要的內容,就是建立統一規則、提升資源要素流動配置的效率。因此,一係列具體部署的關鍵與核心,就是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做好保護宏觀經濟穩定、維護公平競爭、構建社會安全保障體係等方面的事,以有為政府保障有效市場。
全面推動“大市場”強起來,不僅是有效滿足自身和世界需求、改善企業外貿環境、吸引境外優質投資的重要抓手,更是在全球治理中謀求與我國市場規模和貢獻相稱影響力的關鍵。為此,黨中央同步部署“建設強大國內市場”與“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內外市場規則標準融通,以強大國內市場為“內核”,吸引全球優質資源要素向國內匯聚,塑造我國國際競爭和合作新優勢,持續增強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的影響力,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係改革,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國際經貿投資新規則。(經濟日報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