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經濟日報評論員: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

2025-10-27 09:29: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對“十五五”時期高質量發展作出新部署,強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將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必須遵循的原則,明確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作為主要目標的第一條。學習貫徹落實全會這一部署,要求我們更加深刻認識經濟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和階段性特徵,更加全面準確把握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和邏輯主線,更加堅定有力地抓住機遇謀發展,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

  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的歷史過程。即將開啟的“十五五”,是緊扣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實質性進展的關鍵躍升期。這意味著,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在仍需保持適當增長速度的同時,還要完成結構調整、動能轉化、發展轉型等一係列“高難度動作”,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續的問題,以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而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挑戰,更強化了我國以高質量發展確定性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的緊迫性。

  高質量發展是質和量的有機統一。一方面,離開了結構優化和效益提升,經濟發展就會退到鋪攤子、上項目、靠投資驅動的粗放式增長老路上,難以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目標。另一方面,可持續的較快增長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離開了一定的增長速度,經濟發展的高質量便難以體現,甚至會影響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全會繼續強調“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並從質和量兩方面明確了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

  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係,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幹的現代化產業體係,到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國家創新體係整體效能;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到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無論是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係,還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等,一係列任務清單將“質的有效提升”具體化,落到實處。

  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就是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堅持惠民生和促消費、投資于物和投資于人緊密結合,以新需求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供給和需求良性互動,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堅決破除阻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建設強大國內市場。

  此外,完善宏觀調控,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也是推動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的必然要求。從當前形勢和任務出發,全會強調堅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通過宏觀政策持續發力、適時加力,進一步加強財政、貨幣、就業、產業等政策的協調配合,提高宏觀調控政策的整體效能,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穩住經濟基本盤,體現了我們黨直面挑戰、積極進取的態度和作為。

  高質量發展既有資源配置高效率,又有科技自立自強、共同富裕、可持續發展等多重要求,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進行有機結合,形成相應的體制機制。全會提出,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增強高質量發展動力。這就要求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用好“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係,確保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經濟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