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觀察|流感季即將到來 科學防護保健康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題:流感季即將到來 科學防護保健康
新華社記者顧天成、徐鵬航、龔雯
近期,全國多地氣溫驟降,呼吸道傳染病進入高發季節。國家流感中心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南方省份流感活動呈現上升趨勢,部分地區甲型H3N2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有所增加。專家提示,今年流感流行季即將到來,公眾應盡早接種疫苗、做好日常防護,築牢健康屏障。
流行季或提前,病毒未見重大變異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25年版)》,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每年呈季節性流行,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全球大流行。
“今年流行的主要毒株為甲型H3N2,與去年以甲型H1N1為主的流行態勢有所不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阮正上表示,根據國際監測數據,日本等國今年已提前進入流感流行期,我國與這些地區人員往來頻繁,輸入風險不容忽視。
北京大學衛生應急管理中心教授劉玨認為,受國際人員往來及秋冬季寒冷氣候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部分地區可能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迎來流感高峰。
有公眾十分關心今年的流感病毒有無重大變異。“在病毒變異方面,目前日本境內流行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3N2亞型為主,尚未發現重大抗原變異或高致病性新毒株。病毒變異仍在預期內,尚未發現導致疫苗失效的重大變異。”劉玨說。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表示,當前國內多地監測到流感病毒主流株型與去年不同,這並不是病毒突然“變猛”,而是流感病毒自然輪替的結果。
流感疫苗接種正當時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上海市疾控中心免疫規劃所所長黃卓英表示,流感疫苗能顯著降低重症和死亡風險,尤其對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保護效果明確。
專家指出,每年世界衛生組織會根據全球流感病毒變異情況更新疫苗組分,確保其與流行毒株匹配。今年上市的流感疫苗已包含針對甲型H3N2等預測毒株的抗原成分,公眾無需等待“新疫苗”,而應盡早接種。
北京佑安醫院感染綜合科主任醫師李侗曾建議,10月至11月是流感疫苗理想接種窗口,疫苗生效約需兩周,越早接種越能及時建立免疫屏障。
記者查詢上海市“隨申辦”App和“上海疾控”微信公眾號發現,當地流感疫苗包含成人型、兒童型、通用型等種類,供應總體充足,市民可通過互聯網平臺預約就近接種。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公布信息顯示,今年北京市設置了471家流感疫苗接種門診。全市60歲以上京籍老年人、在校中小學生等人群的免費流感疫苗接種工作將于2025年11月底結束,自費接種工作將持續至2026年2月底。
“流感作為季節性呼吸道傳染病,對全人群均有健康威脅。除‘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外,各年齡層普通市民也應積極參與接種。”黃卓英說。
科學防護築牢健康防線
國家疾控局近日發布“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健康提示”,明確做好健康防護,有助于防范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等多種秋冬季呼吸道傳染病。
公眾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包括勤洗手、多通風、科學佩戴口罩、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等。家庭成員中如有流感患者,應盡量減少密切接觸,做好環境清潔與消毒。
在醫療資源準備方面,多地已提前部署。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醫療機構增設兒科夜間、午間和周末門診。部分地區推動以家庭為單位接種疫苗,構建“家庭免疫保護圈”。
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有關專家提醒,流感並非普通感冒,患者可能出現高熱、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狀。若出現持續高熱、呼吸困難、精神萎靡等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病毒藥物,切勿盲目“預防性用藥”。
隨著秋冬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來臨,專家呼吁公眾增強防病意識,科學、理性應對,共同守護呼吸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