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兩岸堶攜手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同心開創民族復興光明前景
“張燈結彩喜洋洋……臺灣光復不能忘,不能忘,常思量……”這首表達臺灣人民喜迎臺灣光復的《臺灣光復紀念歌》,曾經在島內家喻戶曉、到處傳唱。尤其是在今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的特殊年份里,這首歌更是被島內頻頻唱響,同時也在大陸的網絡平臺上傳唱著,表達了兩岸同胞對于這份共同榮光的共同懷念。
1895年,清政府因甲午戰敗,被迫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給日本。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當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舉行,至此臺灣、澎湖列島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在臺灣光復80周年到來的前一天,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經表決,通過了關于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的決定,引發兩岸共同關注。

近年來,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很多致力于祖國統一事業的臺灣各界人士多次提議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並在國家層面舉行紀念活動。如今,國家以法律形式設立了臺灣光復紀念日,正是順應民意之舉,集中反映了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和集體意志。
在臺灣被日本殖民的50年里,從武裝抗日到文化反日,臺灣人民的抗日鬥爭從未停歇,重做“堂堂正正中國人”的熱血從未冷卻,半個世紀里犧牲逾65萬人。特別是七七事變後,有超過5萬名臺灣同胞秉持“欲救臺灣,先救祖國”的信念,奔赴大陸投身全民族抗戰,這些跨越海峽的足跡戳破了“臺獨”所謂“臺灣與抗戰無關”的謊言。臺灣抗日志士林正亨之子林義旻提起父親當年寫的家書都是在講述抗戰經過,直言“民進黨不承認光復那是胡說八道”。
“臺灣光復的歷史事實,深刻印證了兩岸人民同根同源、命運與共。它不僅是一場歷史正義的回歸,更是我們民族認同的深層連結。”就像臺灣勞動黨主席吳榮元說的,臺灣同胞的鮮血早已融入中華民族抗戰史冊。抗戰勝利和臺灣光復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結果,是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和法理鏈條的重要一環。今天我們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正是為了捍衛這一重要史實。
“如何在臺灣新生代中恢復這段歷史記憶至關重要”“兩岸同胞應聯結起來,讓共同的歷史記憶重新在島內得以恢復”——就像臺灣國際戰略學會理事長王崑義呼吁的,我們不能忘記臺灣被日本殖民那段屈辱的歷史,也不能忘記臺灣光復這場光榮的勝利,這是屬于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民族記憶和共同的民族榮光。特別是在民進黨當局一邊拋出“終戰”“臺灣地位未定”等“臺獨”論調,一邊阻撓限制兩岸交流、妄圖讓兩岸越走越遠的當前,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對于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對于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反對“臺獨”、反對外來幹涉,具有不可替代的現實意義。
10月25日,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召開,兩岸同胞共同紀念,是為了銘記歷史,也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在國家層面紀念臺灣光復,對于引領兩岸同胞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對于推動兩岸融合發展,促進兩岸同胞共同為民族復興團結奮鬥,意義重大。因為這段歷史早已教會我們:中華民族要自立自強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不怕犧牲、奮發圖強。
“從1945年臺灣光復,再到大陸改革開放後兩岸交流合作的蓬勃發展,80年來,兩岸同胞經歷了中華民族最波瀾壯闊的快速發展階段,走上了民族復興大道。”浙江大學臺灣省籍研究員許志宏的話也道出了兩岸同胞的共同心聲,那就是:我們唯有從歷史中汲取奮鬥、團結、發展的力量,才能在今天這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共守中華民族的共同家園,共譜國家統一的壯麗篇章,共享民族復興的偉大榮耀。
(文堶趙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