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臺灣這座古宅所有正房大門都“坐東朝西”向著大陸 原因讓人動容

2025-10-25 16:2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1895年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署《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其後,臺灣同胞展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武裝和文化抗日鬥爭,一直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臺灣光復。曾在臺北親歷臺灣受降儀式的《大公報》記者李純青曾說:“每個臺灣人尋找祖國的經歷,都是一部千萬行的敘事詩。”

  在臺灣光復80周年之際,總臺央視記者尋訪抗日史跡,追述家國往事。從今天起,推出係列報道《光復80載 抗日衛家國》。今天,我們跟隨記者去到臺灣的臺中市霧峰區,探訪因家族幾代人保臺衛國而名留青史的霧峰林家。從武裝抗日到非武裝抗日,從在臺灣抗日到赴大陸抗日,日本殖民統治50年,林家也抵抗了整整50年。

  薄霧微雨中的霧峰林家,宅邸古意盎然,三院落、五進深、十一開間的宏大規模仍可見當年的興盛。作為近代臺灣最顯赫家族之一,其故事可追溯到1746年林家開臺祖林石自福建渡海來臺。第五代林文察受左宗棠重用,官至福建陸路提督,不幸戰死後被朝廷追封為太子少保,林家宅邸因此得冠“宮保第”之名,而“宮保第”在臺灣只此一家。

  總臺央視記者 朱若夢:如今霧峰林家保存著全臺最龐大最精致的古建築群,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所有建築的正房大門都是坐東朝西,朝向大陸,為的就是告誡子孫,不能忘記祖宗和故鄉。

  林文察的長子林朝棟,驍勇善戰,曾為擊敗侵臺法軍立下戰功,後被朝廷收編,成立“棟軍”,守衛臺灣,威名遠播。臺灣建省後,林朝棟還協助時任臺灣巡撫劉銘傳推行新政,修築鐵路、辦學堂,屯墾開荒建設寶島。

  本應一派欣欣向榮卻因甲午戰敗而改變。臺灣被迫割讓給日本,林朝棟欲率“棟軍”固守抗日,卻被調回臺中。臺北失守後,他被迫解散“棟軍”並奉詔舉家內渡福建。

  霧峰林家林祖密之孫 林光輝:我曾祖父他要解散“棟軍”的時候,最後下了一道軍令,就是“歸田不解甲 槍炮帶回家”,所以後來為什麼整整20年武裝抗日,臺灣老百姓都有槍有炮,就是因為我們解散“棟軍”的時候,槍炮帶回家,但是我們子彈沒辦法供應,我們回到了大陸以後,我們第一件事情是從福州供應子彈回到臺灣,因為我曾祖父認為他還想卷土重來。

  林朝棟至死都沒能打回臺灣。父親壯志未酬、鬱鬱而終,在兒子林祖密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霧峰林家林祖密之孫 林光輝:我曾祖父在臨終的時候跟祖父林祖密講,他說臺灣在我手上給失掉了,你們必須拿回來。確實當時臺灣人都有這種想法,臺灣在我手上失掉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所以你必須收回來,所以我祖父受到這種家訓的影響,他開始無限制地資助臺灣以前留下的“棟軍”的抗日活動。

  為了不受“倭奴之辱”,林祖密不惜舍棄龐大家產,也要放棄日籍身份,成為1911年後臺灣同胞恢復中國國籍第一人。他還不斷資助島內抗日事業,著名的羅福星起義、靲吧哖事件等幾乎島內所有武裝抗日活動背後都有林祖密的支持。

  霧峰林家林祖密之孫 林光輝:我祖父他是毀家紓難的,把林家的財產都賣掉了,去幫助孫中山革命,家里人當然是不諒解。我祖父就常常跟他們講,有國才有家,愛家先愛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所以我的姑媽,我的伯父,他們從小受到這種家訓的影響,每一個人就充滿著驅逐日寇的觀念。

  林光輝口中的伯父林正亨,曾參加廣西昆侖關戰役,後隨中國遠徵軍赴緬甸作戰身負重傷;姑媽林岡18歲只身奔赴祖國大陸投身抗戰。

  除了武裝抗日,“霧峰林家”留在島內的子嗣投入非武裝抗日者也不乏其人。林朝崧、林幼春,創辦愛國詩社“櫟社”,以詩文留存民族文化薪火。林獻堂,一生不說日語、不著和服,與蔣渭水共同發起成立“臺灣文化協會”,開展文化抗日。

  霧峰林家林幼春之孫 林銘聰:臺灣文化協會創立最主要的就是希望能夠喚醒全臺灣所有民眾政治上的覺醒,所以他們到處去演講,去辦報紙,就希望整個臺灣民眾的民族意識可以覺醒。文化雖然是看不到的軟實力,但實際上它是我們民族傳承一個最重要的東西。

  數代霧峰林家人走過的歷史,正是臺灣人民抗日鬥爭的縮影。在長期抗日鬥爭中,共有65萬臺胞獻出寶貴生命。但近年來,民進黨當局不但美化日本殖民統治,還企圖將“乙未保臺”扭曲成臺灣“獨立”。2007年,林光輝發起成立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積極奔走兩岸,通過舉辦活動、出版書籍,講述臺灣人民的抗日事跡,還原歷史真相。

  霧峰林家林祖密之孫 林光輝:這個會的宗旨是繼承臺灣愛國主義的傳統,日本人已經把臺灣搞得臺灣沒有歷史了,這50年,跟日本對抗的這些家族的故事要流傳下來,臺灣就有歷史了,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會抵抗日本。我們成立這個會,其實就是要把歷史給找回來,還原歷史。

  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光復。隔年,臺灣知名人士自發組織“臺灣光復致敬團”,赴大陸拜謁黃帝陵,以表“臺灣同胞拳拳之誠”。

  霧峰林家林祖密之孫 林光輝:“臺灣光復致敬團”由林獻堂帶領到陜西去祭黃帝陵,當時他代表光復致敬團講了一句話:終于有了可以愛護的國家,有了可以盡忠的民族,永不願意再見到破碎的國家、分裂的民族。

  古宅寂寂,滄海桑田。一代代霧峰林家人,用行動踐行著“有國才有家,愛家先愛國”的祖訓,也映照著兩岸割不斷的根脈。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