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講述

2025-10-25 16:24: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霧峰林家的抗日故事

  林祖密之孫 林光輝

  “臺灣的收復,父親生平的遺志可算達到了,要是有知,一定大笑于九泉,我的殘廢不算什麼,國家能獲得勝利強盛,故鄉同胞能獲光明和自由,我個人粉身碎骨也是值得……”

  這是我的五伯父林正亨在雲南戰地醫院,寫給在臺灣的母親信中的片段。林正亨——臺灣霧峰林家第八代,林祖密五子。他歷經廣西昆侖關戰役、中國遠徵軍赴緬甸作戰,在1945年3月緬北反攻的最後一場追擊戰中,任獨立步兵第一團指揮連連長。他與8名日軍近身搏鬥,重傷16處,手筋斷裂、臉上留下一道長長刀疤,成半殘廢。

  他加入抗日,是因為知道父親林祖密一輩子奮鬥的目標,就是驅逐日寇、光復臺灣。他雖然重傷殘廢,但父親遺願完成了,是他最欣慰的事。

  林祖密,霧峰林家第七代,正是我的祖父。1895年《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林祖密隨其父親離開臺灣;1898年奉父命返臺整理家產。其間,他聯絡父親在臺灣的上萬名“棟軍”部屬,也策劃、支援各地的武裝抗日活動:如“羅福星事件”“靲吧哖事件”……日本人曾說:臺灣的武裝抗日,無一不與林季商(林祖密)有關。同時,林祖密亦往返于福建,從事抗日活動。

  從武裝抗日到非武裝抗日,從在臺灣抗日到赴大陸抗日,日本殖民統治50年,我們家族也抵抗了整整50年。霧峰林家幾代人以生命與信念書寫的抗日故事,是先輩用生命寫就的,需要後人繼續傳承。

  我們始終堅信有國才有家、愛家先愛國。2007年,我發起成立臺灣抗日志士親屬協進會,成員包括30多個抗日家族,就是為了講述臺灣同胞抗日事跡,力求還原歷史真相。只有深入了解歷史,人們才會更加愛這塊土地。

  以光復臺灣為要務的父親

  李友邦之子 李力群

  我的父親李友邦,畢生為臺灣、為祖國的民族民主革命運動奮鬥而犧牲,是一位赤誠的民族愛國志士,在臺灣光復史乃至中國近代史,都有其歷史的定位與貢獻。

  父親質樸憨厚,擇善固執,從小不滿日本人的統治,因而有強烈的民族意識,終生致力于抗日護臺的民族運動。

  1921年,父親在臺北師范學校就讀時,加入蔣渭水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策動學運等抗日活動。1924年與約10位同學襲擊日警臺北新起街派出所,受開除處分,當局還要逮捕他。他連夜逃離臺灣,輾轉抵達廣州。于當年9月入學黃埔軍校第二期,並受孫中山先生的鼓勵與感召,成立抗日政黨。黨綱第一條即明言:“結合臺灣抗日志士,驅除日本帝國主義。”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父親提出“保衛祖國、收復臺灣”的口號,積極組織臺灣青年參加抗戰。其後,他在浙江金華組建臺灣義勇隊與臺灣少年團,並在金華、衢州等地設立醫院,為前線軍民提供支援與服務。

  及至日本投降,臺灣同胞欣喜若狂,政府派軍政人員來臺,于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公會堂舉行受降儀式。這是臺灣光復節的由來。

  父親一生戎馬抗日,追求臺灣人民脫離日本殖民統治,以光復臺灣為要務。很不幸,父親卻在臺灣白色恐怖下被無審槍決,含冤而逝。他是赤誠的愛國志士,豈容青史盡成灰。母親常說,“你父親的血應該流在沙場上,應該戰死在戰場上,但你父親卻死在他最深愛且奉獻一生的臺灣土地上。”

  臺灣民眾也曾奮勇抗日,為民族而戰、為祖國而戰。這段歷史不應被遺忘,這樣的信念不該被磨滅。

  被日本徵軍夫的大哥回家了

  丘逢甲之侄孫女 丘秀芷

  我出生在日據時期的臺灣中壢,年紀雖幼,有些事記憶卻很深,如戰機常半夜飛來,我們要跑到屋外田坎邊躲轟炸。作為愛國志士丘逢甲的後人,我的大哥英彥也沒能逃過被日本徵軍夫的命運。1942年,他被徵調去海南島。臨行前全家拍了合照,之後媽媽常看著那大大的照片垂淚。

  大哥早先還來過信,但之後音訊全無。1945年8月,突然有一天,在廣播中聽到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全中壢的人家都很高興,曾因教中文被日本人抓去關押了一年的父親最開心。媽媽念著:“英彥可以回來了!”

  但一年又一年過去,大哥還是沒有任何消息。每每聽說有臺灣兵搭船回來,母親都要搭火車去基隆,望著一個個下船的人,一個個去認,卻都認不到。有人知道媽媽在等兒子,就來跟她說:“我在廣東看到你後生,他沒錢回來。”媽媽就設法籌錢托那人捎去,但期待大哥回來的願望一次次落空。

  1947年夏天,我們姐弟幾人在屋內,突然有敲門聲,媽媽跑出去,我也跟著出去,一個又黑又瘦、頭發亂糟糟的人站在玄關外大哭起來,媽媽也哭起來,大叫“英彥”。我怎麼也無法把這個人與相片中白白凈凈的大哥聯係在一起。

  回來後的大哥,性情古怪。直到多年後,他才回憶說,當年在海南島上岸後沒多久便受傷,被日本軍隊丟棄了。他一直在海南島各處流浪、打工行乞。日本投降,他也不知,一直到1947年春天才得知臺灣光復。聽說廣州有送臺灣兵回臺的船,他一邊行乞,一邊設法由海南島渡海過去,總算找到船回臺。這時,他已整整在海南島流浪5年了。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