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網評 | 讓更多青年成為鄉村全面振興“領頭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廣袤鄉村天地廣闊,既是施展才華的舞臺,也是磨礪成長的熔爐。當前,一批批懷抱理想的年輕幹部如同“雛雁”,振翅飛向鄉村一線。如何將這些富有朝氣、思維活躍的“雛雁”培育成為能夠獨當一面、引領發展的“領頭雁”,不僅事關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全局,也考驗著各級黨組織的遠見卓識與責任擔當。
鑄魂扎根,方能行穩致遠。年輕幹部投身鄉村全面振興,首要的是解決“為誰幹事、如何幹事”的根本問題。鄉村工作直面基層群眾,情況錯綜復雜。若理論武裝不深、政策把握不準,行動便會偏離航向;若群眾感情不夠深厚,工作就可能陷入“自說自話”或“水土不服”的困境。必須把強化思想淬煉和政治歷練擺在首位,引導年輕幹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在勤學善思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確保鄉村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讓理論學習的“深度”轉化為服務群眾的“溫度”,推動年輕幹部沉到田間地頭、農家院落,與農民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同幹一場農活,在傾聽民聲、感知民情中增進理解、建立信任,真正把根扎在泥土里、扎在百姓中。
實踐淬煉,方能筋骨強健。“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練。”鄉村是最好的課堂,實踐是最好的老師。“雛雁”的成長無捷徑可走,只有經歷關鍵崗位的磨礪、重大任務的考驗,才能增長膽識和才幹。要敢于把“雛雁”放到鄉村全面振興一線,讓他們在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矛盾調處等吃勁崗位“接地氣”,在防汛救災、應急處突等危急關頭“壯筋骨”。堅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養”,健全上下聯動、長期關注的培養機制,通過基層墩苗、交流輪崗、承擔專項任務等多種方式,使他們在實踐中摸爬滾打,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梁、鐵肩膀、真本事,實現從“有潛力”到“有實力”的蛻變。
機制保障,方能振翅高飛。讓“雛雁”脫穎而出、安心創業,需要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必須牢固樹立重實幹、重實績的鮮明導向,健全完善適應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的幹部考核評價體係,真正讓那些在鄉村扎下根、幹出彩的幹部得到認可、受到重用。要優化激勵機制,在職務晉升、職稱評定、待遇保障等方面向鄉村全面振興一線傾斜,讓有為者有位、實幹者實惠。同時,要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健全容錯糾錯機制,為敢于擔當、勇于探索的年輕幹部撐腰鼓勁,寬容他們在改革創新中的失誤,營造鼓勵創新、允許試錯、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讓“雛雁”安心、安身、安業。
育好“雛雁”,成就“頭雁”,需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各級黨組織應以更長遠的眼光、更係統的規劃、更務實的舉措,用心用情抓好鄉村年輕幹部培養,讓他們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廣闊天地中盡情翱翔,為描繪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麗畫卷注入青春力量。(陸余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