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觀平:5.2%印證發展底氣和信心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實現5.2%的增長,雖然季度間增速有所波動,但仍明顯高于多數主要經濟體,穩中有進發展態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無懼風浪穩定增長,再次印證了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的特點,也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風險挑戰增添了底氣和信心。
信心,來自強勁韌性築牢穩固底盤。在外部壓力明顯加大的背景下,我國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發展態勢,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今年以來,宏觀政策持續發力顯效,就業與物價總體穩定,國際收支總體平衡,宏觀經濟“穩”的特徵十分明顯。中國經濟的韌性,並非簡單的抗打擊能力,更是一種在風雨中成長、在壓力下升級的動態適應力。“十四五”以來,我國GDP先後跨越110萬億元、120萬億元、130萬億元3個臺階,年均增長5.5%,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中國經濟以自身的穩定性和高成長性,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確定性。
信心,來自向新向優增強內生動力。我國經濟在一個更加復雜的環境下謀發展、促轉型,不僅頂住壓力實現了量的合理增長,而且實現了質的有效提升,高質量發展再進一程。新質生產力在實踐中逐漸發展壯大,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日益顯現。2025年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升至第十位,是10多年來創新力提升最快的經濟體之一;前三季度,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35.9%、16.7%,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轉型;消費市場規模穩步擴大,即時零售、直播帶貨、社交電商等新興消費模式快速增長,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個百分點。結構升級、動能升級、需求升級不僅將帶來廣闊增量空間,也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提供了足夠的回旋余地。
信心,來自中國經濟面向未來的深厚底氣。“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在復雜環境中應變克難、穩健前行,取得了總量躍升、增量可觀、質量提升的矚目成就。我國擁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係,在全球產業分工體係和供應鏈體係中佔據重要地位;我國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不斷釋放超大規模市場深厚潛力,將進一步夯實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我們有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堅定決心和有力行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制度紅利將持續釋放。最為根本的是,我們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科學決策,能夠確保中國經濟航船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能夠有效凝聚起全國上下攻堅克難的磅薄力量。
歸根到底,信心來自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我們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積極應對前進中面臨的各種困難挑戰,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真抓實幹狠抓落實,全力完成好全年和“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