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兩岸觀察堶臺灣問題由何而來?

2025-10-23 10:47: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臺灣光復80周年。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在臺北舉行,標志著日本在臺長達半個世紀殖民統治的終結,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重回中國版圖。然而,今年以來,賴清德一再以所謂“終戰”指稱抗戰勝利,民進黨秘書長還妄稱“根本不存在臺灣光復節”,鼓噪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企圖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光復八十載 六問臺灣問題】將梳理臺灣問題的由來、現狀和主要症結。

  臺灣問題由何而來?臺灣問題的本質是中國內政。但是,由于內戰延續和外部勢力幹涉,海峽兩岸陷入長期政治對立的特殊狀態,臺灣問題由此產生。

  “10月25號,日本代表在臺北中山堂簽字投降。淪陷五十年的臺灣,重回祖國懷抱。萬千的臺灣同胞,再見天日,重獲自由,在街上熱烈慶祝。”

  1945年10月25日在臺北舉行的“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只有短短幾分鐘,卻宣告了日本對臺灣長達半個世紀侵佔的終結。中國受降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臺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主權之下。”一年後,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頒布命令,將10月25日定為“臺灣光復節”。

  “張燈結彩喜洋洋,臺灣光復不能忘”,抗日將士楊宣誠之孫、臺灣世新大學副校長楊盛昱接受《兩岸觀察》記者採訪時,唱起《臺灣光復紀念歌》。他回憶說,這首歌他們從小到大基本都會唱,當時街上真的是張燈結彩,人們是自發自願、非常動心動情地在慶祝這一天。

  臺灣知名作家藍博洲對《兩岸觀察》記者表示,臺灣光復最重要的意義就是臺灣回歸中國,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一個祖國認同。

  臺灣自古屬于中國領土 主權從未轉移

  臺灣自古以來都是中國的神聖領土。不斷有新的考古發現和研究證明海峽兩岸深厚的歷史和文化聯係。三國時期,吳人沈瑩所著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關于臺灣最早的文字記述。

  宋元以後,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開始在澎湖、臺灣設官治理,實施行政管轄。16世紀,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者接連入侵臺灣。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被譽為民族英雄。清康熙年間統一臺灣,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省管轄;光緒年間,臺灣被設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在島內建造鐵路、創立學堂、設立郵電局等,臺灣成為當時中國先進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發動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次年迫使戰敗的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割讓臺灣及澎湖列島。1941年12月,中國政府發布對日宣戰布告,宣告“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係者,一律廢止”,並宣布將收回臺灣及澎湖列島;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政府發表《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共同簽署、後來蘇聯參加的《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當中明確規定是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那就意味著臺灣和澎湖列島的所有權、主權從來沒有發生過轉移。從目前國際司法現狀看,《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基本都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法律匯編當中,是法官裁判的重要依據。所以它屬于國際條約的性質,它所產生的效力也是毋庸置疑的。

  美國對臺灣問題的產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1946年,國民黨挑起內戰,僅三年就徹底失敗。戰敗後,國民黨部分軍政人員退到臺灣,並在美國的支持下武裝割據臺灣,與中央政府對峙,由此產生了臺灣問題。這一時期,兩岸雙方軍事對峙、政治對立、經貿往來基本中斷,兩岸同胞隔絕長達38年。

  藍博洲指出,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兩岸開始對立分隔。美國因為新中國的建立,基于它的戰略利益考量,讓臺灣成為牽制中國發展的一個所謂“不沉的航空母艦”。

  美國對臺灣問題的產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臺灣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1978年底,中美發表關于建立外交關係的聯合公報。美國在公報中明確指出,“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以來,美國歷屆政府都明確表示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是在行動中,卻不斷提升美臺實質關係,意圖利用臺灣問題對中國進行牽制。而民進黨當局上臺之後,更是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不斷勾連外部勢力謀“獨”挑釁,煽動兩岸對立對抗。

  臺灣問題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

  由于島內政局變化,兩岸之間圖謀“臺獨”與反對“臺獨”的矛盾尖銳復雜。但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望。大陸方面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勢不可擋,祖國必然統一前景更加光明。臺灣問題因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復興而解決。

  朱松嶺表示,由于大陸的發展壯大,臺灣島內到大陸來逐夢圓夢的人越來越多,這也充分說明人心所向、大勢所趨。國際上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認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希望中國實現統一的力量還是佔到了大多數。尤其是隨著祖國大陸的實力越來越強大,可以使得兩岸同胞共享發展機遇,可以使得未來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制片人堶孫岩峰 章林記者堶趙超逸 王鏡雅 溫宏攝像堶李峻 王波濤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