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邁進——從“十四五”看中國信心
新華社北京10月22日電?題:向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邁進——從“十四五”看中國信心
新華社記者王希、周圓、王悅陽
追逐夢想的徵途,一程接著一程。“十四五”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掌舵領航,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錨定奮鬥目標、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開創性進展、突破性變革、歷史性成就,向著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闊步前行。
亂雲飛渡仍從容
1500億件!這是截至10月11日,我國今年以來快遞業務量的總規模。
縱向看,今年達成這一數據比2024年提前了37天;橫向比,1500億件相當于2022年全球快遞包裹業務量的近八成。
廣袤田野的生鮮農產品,城市樓宇間的無人配送車,偏遠地區的包郵包裹……小小快遞,串起千城百業、聯通線上線下,是國內大市場潛力持續釋放的晴雨表,更映射出新質生產力不斷壯大的強勁脈動。
風雨無阻向前行。“十四五”時期,中國號巨輪駛向更加廣闊的海域——
發展再上臺階。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全年經濟總量有望達到140萬億元左右,5年經濟增量預計將超過35萬億元。越來越多國際人士認為,中國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錨”。
創新活力涌動。“上天入海”等大國重器頻頻亮相,人工智能、量子通信、高端芯片等前沿領域碩果累累,杭州“六小龍”等一批科技企業“出圈”……抓住創新這個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中國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快速崛起,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首次躋身全球前十。
綠色基底鮮明。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係,全社會消費的每3度電中就有1度是綠電,中國成為全球能耗強度下降最快的國家之一;產業“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畫卷徐徐鋪展。
發展是硬道理,實力是真底氣。
“十四五”時期,面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變亂交織,我國經濟頂住了壓力、增加了規模、提升了質量,為中國信心築起最堅實的基座。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在“亂雲飛渡”中沉著應變,在“中流擊水”中綜合施策。
“十四五”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無畏的膽識和魄力,一次次作出關鍵抉擇,帶領億萬人民一仗一仗地打、一關一關地闖,中國式現代化步伐堅實。
實踐充分證明,“兩個確立”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是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新徵程上,不管亂雲飛渡、風吹浪打,我們都要緊緊依靠人民,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以堅如磐石的信心、只爭朝夕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個腳印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項主要指標中,直接事關民生福祉的有7項。
從中央層面為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出頂層設計,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出臺發展普惠托育服務等多項生育支持政策,加速構建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係,把宏觀政策的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被一項項民生政策托舉,匯成中國式現代化的溫暖底色。
全國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從無到有、惠及4億多人次;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或享受政府購買學位比例達到97%;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一項項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書寫在物阜民豐、萬家燈火中。
為了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做事的一個指導思想就是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從在田間地頭摸索出的致富路徑,到車間廠房里迸發的技術革新;從社區治理的“微創新”,到數字轉型的“新模式”……這五年,一批批改革舉措凝聚著人民群眾的實踐智慧和創造精神,助力中國經濟在爬坡過坎中闖關奪隘、行穩致遠。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絡徵求意見活動,累計收到網民建言超過311.3萬條,為編制“十五五”規劃提供了有益參考。
“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搭建人工智能高素質人才對外交流平臺”……在網民的留言中,既有聚焦國家戰略的宏觀思考,又有關注民生問題的微觀實踐;既直面現實難題,又提出操作性路徑。
信心源自初心,信心根植于人民。
新徵程上,錨定既定奮鬥目標、堅定必勝信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激發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中國式現代化就擁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越是艱險越向前
真正的歷史自覺、歷史主動,不僅僅在于預判一時的潮汐方向,更在于主動順應歷史大勢、抓住歷史機遇、引領歷史發展。
“我們有決心和信心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中國都將堅定辦好自己的事。”
這信心,源自創新力量的積聚成勢。
超高速實時示波器發布,新一代電子工程EDA設計軟件產品亮相……一周前,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上,一係列新技術、新產品相繼發布,中國制造的韌性與活力躍然眼前。
一次展會可以管窺行業脈動。事實證明,“脫鉤斷鏈”、打壓遏制,只會增強我國自立自強的決心和能力,只會加速我國自主創新的進度和突破。
研發人員總量世界第一,高新技術企業超50萬家;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到“生產線”,今年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十四五”時期,中國科技事業大廈建得更高,科技強國根基夯得更實,創新活力奔涌。
這信心,源自改革開放的全面深化。
“我們乘著改革開放的時代大潮闊步前行,中國式現代化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更加廣闊的前景。”在2025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總書記談及改革開放的偉力,信心十足、催人奮進。
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出臺實施民營經濟促進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向縱深推進,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統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把發展落差的勢能變成協同發展的動能……“十四五”期間,改革“一子落”帶動發展棋局“滿盤活”。
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條目持續縮減,電信、醫療、教育等服務業領域開放試點穩步推進,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實現“清零”,連續多年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消博會……“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相信中國就是相信明天”,正在成為更廣泛的國際共識。
路子對了,就要堅持走下去。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今天的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向廣度和深度進軍,不斷將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以“中國之制”推進“中國之治”,用“中國之治”贏得“中國信心”。
大道至簡,實幹為要。“基本實現現代化要靠實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要靠實幹”。
信心就是預期,信心就是希望,信心就是力量。
“十四五”即將收官,“十五五”新程將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壓倒一切困難而不為困難所壓倒的決心和勇氣,敢于鬥爭,善于創造,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奮勇前進,我們信心十足、底氣十足、力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