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經濟信心說堶前三季度GDP增長5.2%,這“穩穩的幸福”來之不易

2025-10-22 20:46: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金秋十月,中國經濟也迎來了收獲的季節。10月20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實現101.5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

  別小看了“5.2%”的含金量。在各種風險挑戰交織的背景下,我國這樣超大體量的經濟體,能守住這份“穩穩的幸福”,確實不簡單。

  縱向看,我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是在2020年。到了“十四五”收官之年,我們僅用三個季度創造出的經濟總量,就已經與“十三五”最後一年全年的經濟總量相當。什麼是進步?這就是進步。

  橫向比,放眼全球,我國5.2%的經濟增長水平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三季度,我國經濟總量達35.5萬億元,超過了全球第三大經濟體2024年全年經濟總量。什麼叫實力?這就叫實力。

  如果說,宏觀的“5.2%”,更多體現了中國經濟“穩”的一面;那麼從細節處觀察,新舊動能加速轉換間呈現出的諸多亮點,則充分顯示了中國經濟“進”的一面,讓我們有理由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從國產大模型橫空出世,到機器人馬拉松如火如荼;從天問二號成功發射,到全球首臺原位可變徑盾構機“變徑一號”下線……前三季度,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動車組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9.8%、16.3%、8.6%;規模以上鋰離子電池制造、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電機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9.8%、22.9%、17.1%。新產業新動能的茁壯成長,說明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中國經濟正在換上新的增長引擎。

  從火熱的“蘇超”“村超”撬動各地文體旅融合發展,到泡泡瑪特帶領中國潮玩、中國IP在全世界火出圈……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3.5%,比上年全年提升9.0個百分點;截至9月10日,今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已突破830萬份,相當于每天有超3萬人申請換新車。居民消費潛力的有序釋放,顯示出3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取得了實效。

  從出口“新三樣”引領全球綠色低碳發展潮流,到全球有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車行駛在中國……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汽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9.7%、46.9%、14.0%;規模以上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量同比均實現兩位數增長。綠色轉型步伐穩健,印證了經濟發展“含綠量”不斷提升,“綠水青山”正變成“金山銀山”。

  從先行指標和高頻指標看,積極因素還在累積:9月份,制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連續2個月回升;10月上旬,流通領域一些重要工業品價格繼續回升,有利于企業盈利狀況改善;據有關部門測算,中秋和國慶假期國內出遊8.88億人次,群眾體育賽事、演唱會、音樂節等人氣十足……這些都為“十四五”收官之年畫下圓滿句號奠定了堅實基礎。

  種種跡象表明,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平穩運行的主基調沒有變、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的態勢沒有變、經濟韌性強潛能大的基本特性沒有變。縱有百年變局的風浪,也無法阻擋中國經濟巨輪駛入“十五五”新徵程,開辟中國式現代化新的宏偉篇章。

  (文堶杜銘)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