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堶中國經濟“三季報”,成績與信號!
10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我國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和內部困難較多的復雜局面,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2%,GDP總量突破101萬億元。怎麼看待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總體表現?消費、投資、外貿……這其中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點和亮點?完成全年目標,還需要我們在哪些方面加把勁、出實招?
“穩”的格局、“進”的勢頭、“韌”的特性沒有改變
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較多的背景之下,20日上午,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我國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數據,表現出中國經濟取得了極其不易的成績。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2%,比上年全年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2、0.4個百分點;其中,第三季度同比增長4.8%,環比增長1.1%。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 付淩暉:我國經濟“穩”的格局、“進”的勢頭、“韌”的特性沒有改變,保持穩中有進發展態勢具有堅實支撐。
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前三季度的成績單?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分季度來看,前三季度數據符合大家預期的趨勢。一方面跟整個外部環境的惡化有密切關聯,同時,我們也看到政策出臺的節奏,也決定了季度波動的規律。在一攬子逆周期政策的作用下,整個季度依然實現了基本平穩,同時更重要的是達到了我們年初所制定的5%左右的增長目標,這是很重要的。綜合來看,中國經濟在今年依然是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中國出口競爭力的韌性超乎想象
劉元春:從數據來看,中國出口競爭力的彈性、韌性超乎想象。我們在非美市場出現了持續擴張。這些擴張的核心因素來源于中國在創新和規模化生產的基礎上,形成了超級競爭力。
另一方面,這些年,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持續上揚,我們採取了以開放對衝封閉的措施,持續進行全球貿易自由化進程,使我們在很多新的貿易市場上得到了全面拓展。
如何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專家支招
劉元春:對于民間投資而言,一方面要在高新技術領域進一步拓展空間,破除地方上的障礙。另外,要在服務投資上加大力度,這是民間投資的重中之重。
第四季度政策上應該如何發力?
劉元春表示:K發揮好相應的政策額度和政策工具的既定效能。L要針對關鍵點進行定向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