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行走江河看中國 | 漢江秋汛“輪番考” 科學調度交出安瀾硬核答卷

2025-10-21 15:5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今年入秋以來,漢江流域迎來密集“大小考”:漢江上遊相繼形成7次編號洪水,為1961年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密集秋汛”。在完善的防汛體係支撐下,漢江幹流所有監測站點水位均未超警戒。同時,丹江口水庫水位已成功蓄至170米正常蓄水位,在闖過洪水考驗的同時,圓滿完成了蓄水任務。

  漢江秋汛防禦與汛末蓄水取得“雙勝利”的背後,離不開水利部門的精準預測與科學統籌。連日來,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科學調度水庫群攔洪、削峰、錯峰,防蓄兼顧,精準控制丹江口水庫出庫流量和梯級水庫蓄水節奏,全力守好漢江流域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安全底線。

  科學決策,迎戰罕見秋汛

  今年1-8月,漢江流域降雨、來水持續偏少,一度遭遇極端枯水;然而8月下旬後,強秋雨接踵而至,旱澇轉折。9月5日至10月18日,漢江上遊接連迎來7次編號洪水,其中2-5號洪水集中在15天內發生,為有實測資料以來“最密集秋汛”。

  據水利部消息,今年漢江秋汛呈現四個顯著特點,秋汛開始早、持續時間長;降雨過程頻繁、雨量大;編號洪水次數多、間隔時間短;洪水總量大。

  面對嚴峻汛情,以丹江口水庫為核心的漢江流域水庫群聯合調度,成為防洪的關鍵。

  “丹江口水庫在9月到10月的調度,我們主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防洪安全,一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蓄水保障。”長江委總規劃師徐照明介紹,“既要確保漢江下遊的防洪安全,還要讓水庫達到正常蓄水位,為明年供水提供保障。”

  “十一”假期剛過,經過5次編號洪水洪水“輪番考”,丹江口水庫水位已超過169米。預判到未來可能仍有兩次較大洪水過程,長江委果斷決策,加大丹江口水庫向漢江中下遊下泄流量,降低庫區水位;同時,在下遊區間最大流量出現前及時減少泄洪孔數,成功避免了漢江中下遊水位超警戒。

  “我們利用下遊沒有降雨的間隙,在保證下遊安全的情況下把水庫水位降下來,騰出庫容,為攔截後面幾輪洪水做好準備。”徐照明說。

  既要在洪水過程前有序“騰肚子”,也要保證在最後穩妥“裝滿水”,整個秋汛期間,水利部門持續動態調度,精準控制丹江口水庫出庫流量,不斷尋求統籌秋汛防禦與汛末蓄水的最優解。

  10月18日,“漢江2025年第7號洪水”在漢江上遊形成。自10月17日起,長江委緊緊抓住“洪水尾巴”,在加強雨水情監測預報預警的同時,成功將最後一輪洪水留在庫中,使丹江口水庫水位成功蓄至170米正常蓄水位。

  數智賦能,最快“跑贏”洪水

  防汛抗洪,是一項需要與時間賽跑的工作,如何能“跑贏”洪水,精準的監測預報和科學的統籌決策至關重要。

  在此輪防汛工作中,數字孿生長江智慧防洪抗旱係統正是預報人員和專家們的“得力助手”。

  徐照明形象地解釋,以漢江為例,數字孿生漢江係統就像是用數字的方法為漢江做出了一個“孿生兄弟”,能對整個流域的水文循環規律等情況進行模擬倣真。借助數字孿生係統,決策者可以實時掌握流域的水位、流量狀況,結合氣象水文監測,預測未來降雨情況,並通過模型算法模擬未來來水情況、洪峰洪量。

  在模擬預測基礎上,數字孿生係統可對調度方案展開快速預演。當前調度方案下,中下遊水庫是否會超警?庫區房屋農田是否會被淹沒?只需短短幾分鐘,數字演算結果便會直觀地呈現在屏幕上,幫助決策者從多個方案中鎖定“最優解”。

  “數字孿生係統可以說是我們的‘眼睛’和‘耳朵’,也像另一個和我們同步思考的‘大腦’,是我們的好助手,但是最終的決策,必須依靠人。”

  徐照明進一步指出,漢江流域面積約為15.9萬平方公里,涵蓋數千座水庫、三千多萬人口,所以在防汛工作中,工作人員不僅需要對前3天的情況進行精準預測,還要對未來4到10天、以及未來30天的情況有所預報,為未來的決策留有空間。

  “漢江流域水庫的統籌調度,不但要考慮上遊,還要考慮下遊,不但要看當前,更要看長遠。”

  整個秋汛期間,長江委通過構建“預報—預警—預演—預案”的“四預”工作體係,利用數字孿生漢江係統進行了80多次洪水調度模擬預演,確保了決策的科學性。

  硬核交卷,守護凈水北送

  回顧整個秋汛防禦過程中,漢江流域水庫群累計攔洪172億立方米,其中丹江口水庫獨自攔洪127億立方米,將中下遊水位穩定控制在警戒水位以下,成功實現了防洪與蓄水的雙重目標。

  10月18日8時,丹江口水庫蓄至170米正常蓄水位,這是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後繼2021年、2023年後第三次實現蓄滿目標。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這座“大水缸”的滿蓄,為下一年度京津冀豫26座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吃下“定心丸”。

  “秋汛結束之後,我們整個流域水庫的蓄水量基本上達到了一個最高值。怎麼把寶貴的水資源用好、把綜合效益發揮好,根據流域來水情況動態優化供水方案,是我們下一階段的重要工作。”徐照明說。

  每年11月1日至第二年10月31日,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調水年度。長江委會根據每年10月31日漢江流域水庫水量、未來來水預測、漢江流域及南水北調中線受水區需水情況制定水量調度計劃,由水利部批準後執行。

  徐照明表示,丹江口水庫已蓄水至170米,漢江上遊水庫蓄水情況也非常好,因此下一個供水年度,漢江下遊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的用水將得到充分保障。

  闖過洪水“輪番考”,交出防洪蓄水“硬核答卷”。“170米”“172億立方米”這些數字背後,是水利部門的科學精細調度,更是無數水利人的經驗與智慧凝結。隨著治理能力不斷提升,我們守護江河安瀾、保障“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底氣和能力,必將更加堅實。(記者 任思雨 黎園 李季 高可欣)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