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蘋果今又“紅”
延安的蘋果又紅了。
秋雨初晴後,黃土高原的秋風掠過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的連綿果園,再次迎來豐收。從革命年代的“新探索”到新時代的“致富果”,從枝頭鮮果到“飛天”的“明星產品”,延安蘋果以“紅”的底色,映紅了陜北老鄉的喜悅面龐。
《陜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團報告書》封面。資料圖
紅色記憶里的“致富果”
延安的蘋果,承載著比果實更深的紅色記憶。
1940年,時任陜甘寧邊區農業學校教員的樂天宇撰寫了《陜甘寧邊區森林考察團報告書》。該報告明確提出“引進西洋蘋果苗木試種”的建議。同一年,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院在延安光華農場設立農業試驗基地,首次係統開展西洋蘋果引種試驗。
據檔案記載,試驗選用了“金皇後”“狼尾谷”等品種,並記錄了植株生長、果實品質等數據。據《解放日報》報道:“光華農場試種的西洋蘋果已挂果,果肉脆甜,為邊區農業革新提供新方向。”這一試驗為後續蘋果規模化種植奠定了基礎。
1947年,洛川縣阿寺村農民李新安用毛驢從河南靈寶馱回200株蘋果苗,將“搖錢樹”扎根黃土地。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老區人民的實幹與智慧,革命年代栽下的小苗苗,在新時代真的長成了“搖錢樹”,結出了“幸福果”。
2025年,延安蘋果種植面積達332.8萬畝,覆蓋全市13個縣區,產量突破530萬噸,綜合產值達603億元,成為全國蘋果產業鏈最完整的地級市。
小蘋果,大產業。如今,延安蘋果產業已形成“紅色引領、科技賦能、全鏈升級”的發展格局,成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蘋果產業不僅讓延安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更成為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
科技賦能產出紅紅的“太空果”
延安蘋果的“紅”,不僅源于歷史傳承,更得益于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與科技創新的深度融合。
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駐村幹部張媛媛說,延安地處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核心帶,平均海拔1200米,年均日照2400小時,晝夜溫差達12.6℃,土層深厚且無工業污染。獨特的地理環境使蘋果糖度高出外地2%-3%,果肉脆甜多汁,耐貯藏性極強。
如果說地理優勢是延安蘋果“甜”起來的原因,那麼,科學的管養手段,則是蘋果“紅”起來的原因。
站在南溝村的山梁上望去,用來給蘋果增色的反光膜如同一條條銀色的綢帶,鋪陳在果園里。南溝村的“老果農”趙永東告訴記者,反光膜可以反射陽光,散射的光線就像給蘋果做“光子嫩膚”,可以確保每顆果皮紅潤均勻。
此外,果農們通過旱作密植模式,實現畝產效益翻倍;智能分選線如同“蘋果質檢員”,能對蘋果進行果形、色澤檢測以及糖度、霉心檢測,精準分級後實現“論個賣”;防雹網覆蓋率達82.9%,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70%,綠色防控技術減少農藥殘留……
延安市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2025年,延安蘋果優果率達88%,新品種“秦脆”“瑞雪”等畝產值突破4.5萬元,成為高端市場的“明星產品”;去年10月30日,乘著圓滿發射成功的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延安蘋果成功實現第九次上太空,成為宇航員的甜蜜補給。
賣得紅火 果農日子也變得紅火
從田間到雲端,“紅紅”的延安蘋果不僅依賴品質,更打通了銷售的“最後一公里”,當然也賣得“紅火”。
去年,趙永東的兒子從外地回來後,教趙永東和老伴在直播間賣蘋果,銷路很好。今年,他們一家繼續著線上銷售——品相好、包裝好,蘋果的訂單從全國各地涌來,再也不用客商上門收購。
“網上一直賣,銷路很省心。”趙永東說。
除了老趙試水的電商直播外,中歐班列、跨境電商……延安蘋果實現了從田間到舌尖的全產業鏈,“朋友圈”也越擴越大。2025年,延安蘋果電商銷售額突破58億元,佔全國蘋果出口量的9%,產品遠銷35個國家和地區。洛川縣建成全國首個蘋果主題數字博物館,開發蘋果精深加工產品72萬噸,果汁、果酒、氣泡水等衍生品讓“吃幹榨凈”成為現實。一顆蘋果,串聯起種植、加工、物流、文旅的“五鏈協同”,蘋果全產業鏈產值突破600億元。
果農的腰包也鼓起來了,日子變得更加紅火。延安市安塞區南溝村村委會副主任張忠介紹,2014年時,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4653元,村集體更是“零收入”;到了2023年,人均收入飆到21500元,村集體收入也有了63萬元。
走出南溝村,更多的延安果農,也因蘋果而致富。2025年,延安80萬農民因蘋果過上富足生活,果農人均年收入超2.5萬元。通過“蘋果+文旅”模式,延安打造蘋果採摘節、數字果園體驗等項目,年吸引遊客超1200萬人次。
參加“紅星照耀中國:從偉大勝利走向偉大復興”網絡主題宣傳活動的成員在南溝村調研採風
從南溝一村“一隅綻放”的景象中,足以體察中國遼闊鄉村正在發生的“整體蝶變”。這深刻轉變的背後,既有鄉村振興頂層設計的科學指引,也有無數基層黨員幹部與廣大農民群眾傳承發揚延安精神,鍥而不舍、接續奮鬥的汗水澆灌。
當“太空蘋果”承載夢想飛向太空,當一代“新農人”借助電商直播向世界展示家鄉的豐裕,我們見證的,不僅是農業現代化的加速推進,更是鄉村振興落地生根的生動寫照。
一顆顆蘋果,映紅了老區人民的笑臉,一年又一年。
起點新聞記者 劉望 宋洋 惠璇璇 陳嘉欣 賀桐
審核 魏詮 賈存真 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