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日歷堶濃淡總相宜!這兩份“秋色”盡顯中式美學
秋日里的黃色或明麗或靜謐
一濃一淡盡顯中式美學
你心中的最美秋色是哪一抹黃?
今天來認識兩件文物
它們的顏色與秋景絕配!
01
澆黃or米黃
哪種更讓你心動?
先來看這款“朦朧美”的黃釉暗龍紋盤
盤內壁邊緣縈繞著一層淡淡的虹彩
這是令人心動的 “蛤蜊光”
像蒙著一層薄紗的彩虹
盤里心暗刻正龍圖案
盤外壁為素面
近足部暗刻海水波浪紋
簡單的線條配上溫潤又靈動的黃釉
低調又奢華
這是明弘治年間燒制的澆黃釉盤
弘治時期的黃釉器釉色嬌嫩,色彩淡雅
無論是制胎刻花、施釉光色還是燒造工藝
都是明代黃釉器中的最高水平
再來看這一款米黃釉菊瓣盤
它的美則是另一種模樣
釉色像剛碾好的熟米
柔和得近乎通透
盤身的菊瓣紋路清晰利落
釉面光潔得沒有多余雜色
摸不著卻倣佛能感受到那份細膩溫潤
這是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盤其中的一件
是雍正各釉色菊瓣盤中的上品
兩盤相較
一個溫潤透亮,一個淡雅柔和
跨越了兩個年代的黃釉色
各自顯現出不一樣的美
02
黃釉色有深有淺
每個層次都有韻味
黃釉分高溫黃釉與低溫黃釉
高溫黃釉以唐代壽州窯為代表
低溫黃釉瓷器創燒于明洪武景德鎮官窯
其中明弘治朝的澆黃釉
被視為黃釉瓷器的典范
弘治盤的 “蛤蜊光”
正是低溫澆黃釉歷經數百年
釉面分子緩慢老化
產生細微開片與析晶的結果
是自然饋贈的 “歲月勳章”
雍正盤的溫潤勻凈
則源于雍正朝極致精細的制瓷工藝
釉料配比更精準、施釉更均勻
燒成溫度把控更嚴苛
讓釉面致密如脂
即便歷經時光
少了那份滄桑的 “虹彩”
卻多了幾分人工雕琢的 “雅致”
03
它是瓷器色彩中的
中正禦色
明清時期
我國制瓷業迎來發展史上的鼎盛時期
純色釉的瓷器成為皇家祭祀用器
就是明清兩代發生的變化
△明嘉靖款黃釉盤,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黃色一向是尊貴身份的象徵
黃釉瓷主要為明清宮廷的禦用瓷
△清康熙款黃釉錐把瓶,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按呈色和制作工藝
可分為澆黃、蛋黃、蜜蠟黃等眾多品種
△明嘉靖款黃釉盤,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在沈陽故宮博物院的
“一色千秋——沈陽故宮藏顏色釉瓷器展”上
除了眾多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外
還有青釉、白釉、藍釉、窯變釉以及倣古釉等
風格多樣的各釉色瓷器
展現古人對色彩美學的追求
盡顯瓷器承載的美學意境和文化內涵
是喜愛澆黃的歲月留痕
還是鐘情米黃的細膩溫潤?
這兩抹穿越時空的黃
共同訴說著中國瓷器的極致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