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好評中國|延安金秋果滿枝 “小蘋果”映出振興“大文章”

2025-10-19 14:1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延安10月19日電(記者 劉越)金風漫卷紅果醉,壓彎南溝秋日枝。若論延安的秋色有十分,那九分的濃烈與甘甜,都挂在了這片黃土高原的蘋果枝頭。

  10月18日,“紅星照耀中國:從偉大勝利走向偉大復興”網絡主題宣傳調研採風活動走進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極目遠眺,時值深秋,漫山遍野的蘋果園層林盡染,紅艷艷、沉甸甸的果實綴滿枝頭,在秋陽下泛著誘人的光澤,與果農的豐收喜悅交織繪成一幅動人的田園畫卷。

  

  深秋的延安南溝村,蘋果壓滿枝頭。中新網劉越 攝

  誰能想到,這個昔日“出行靠走、娶親難成、幹事無門”的“三難”村,竟能以一顆紅彤彤的蘋果為支點,在短短十年間華麗蝶變,成為集體資產超千萬、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兩萬元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從小小的蘋果樹,到關乎國計民生的鄉村振興“大文章”,延安用老區人民的實幹與智慧,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富民之路。

  南溝村的振興,始于“思路一變天地寬”的破局勇氣。

  十年前,這里土地貧瘠、產業空白,村民望著荒山溝壑“靠天吃飯”;如今,3160畝現代化蘋果園連綿起伏,蔚為壯觀,矮化密植技術精準應用,水肥一體化設施高效滴灌——向好發展背後,正是“三變”改革的精準發力。

  資源變資產,喚醒了沉睡的荒山野坡,奠定了產業的堅實基礎;資金變股金,匯聚了分散的投入,為發展實體注入強勁動力;農民變股東,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園區務工,構建起緊密的聯農帶農機制。當“支部引領、企業帶動、群眾參與”的創新模式落地生根,曾經“春種一面坡,秋收一袋糧”的困境被徹底打破,農業現代化的“金扁擔”穩穩地挑起了村民的小康夢與致富夢。

  南溝村的活力,源于“守正創新謀發展”的持續探索。

  在牢牢鞏固蘋果主導產業的同時,南溝人並未滿足于“種好果、賣好價”的初級階段,而是不斷延鏈、補鏈、強鏈,拓展產業新邊界。年輕的“果二代”趙生生毅然返鄉,架起手機搞起直播,讓南溝蘋果從“論堆賣”變成“論個賣”,不僅打開線上銷路,更將南溝的奮鬥故事傳遍四方;“我在南溝有棵樹”的果樹認養模式,將傳統的果園變為沉浸式消費體驗場,在增收之余,也為鄉村旅遊聚攏了人氣;而融合紅色研學、農耕體驗的農文旅綜合體項目,則推動南溝從單純“賣產品”向深度“賣體驗”“賣風景”轉型升級,實現了從“一季紅”到“四季火”。這種“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的深度融合與迭代升級,正是鄉村保持勃勃生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能。

  南溝村的蝶變,更是“紅色基因永傳承”的精神寫照。

  作為革命聖地延安的一部分,南溝村的振興畫卷始終以延安精神為底色。村黨支部書記張潤生以身作則,帶領村民建新房、修水利、拓道路;以英雄模范“張思德”命名的文明服務隊活躍在基層一線,為獨居老人送去溫暖,為產業發展排憂解難;全村上下始終錨定“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不動搖。當厚重的紅色文化與火熱的鄉村振興實踐交相輝映,不僅凝聚了無堅不摧的發展合力,更讓前進的每一步都充滿了精神的滋養與方向的堅定。

  南溝村的生動實踐,是延安描繪鄉村振興宏闊畫卷的精彩縮影。

  延安坐擁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的天然優勢,顯著的晝夜溫差、充沛的光照,賦予了延安蘋果色澤艷麗、肉質脆密、酸甜可口的獨特品質。近年來,延安持續通過科技賦能、政策扶持和品牌戰略,推動蘋果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高質量發展。

  如今,這顆“小蘋果”早已長成支撐革命老區發展的“大產業”。數據顯示,2024年延安全市蘋果種植面積已達333.5萬畝,種植規模約佔全國總面積的九分之一,鮮果產值高達271億元,成功帶動果農增收致富。

  從南溝一村的“點上開花”,足以窺見中國廣袤鄉村正在發生的“整體嬗變”。這深刻變化的背後,是黨中央關于鄉村振興頂層設計的科學指引,是無數基層黨員幹部和廣大農民群眾鍥而不舍、接續奮鬥的汗水結晶。當“太空蘋果”承載夢想飛向寰宇,當一代“新農人”借助數字技術向全球展示家鄉的豐饒,我們所見證的,不僅僅是一個特色優勢產業的崛起與壯大,更是一個偉大民族在新時代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堅定步伐與恢弘氣象。

  如今,在南溝村的果園里,新栽的果苗正茁壯成長,孕育著來年新的希望;在延安的千山萬壑之間,更多如同南溝村一樣的振興故事正在被激情書寫。南溝村的致富故事也告訴我們,只要始終堅守初心,保持幹勁,堅持以產業振興為基礎、以創新驅動為翅膀、以文化底蘊為靈魂,就一定能夠引領更多鄉村實現從“艱難破繭”到“翩翩蝶變”的跨越,讓中國式現代化波瀾壯闊的徵程中,鄉村篇章愈發厚重、愈發精彩。(完)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