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70年數新疆堶新疆“智造”跑起來

2025-10-19 09:10:00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字號

  

  石榴雲/新疆日報記者 馬伊寧

  今年秋收季,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在裝備研發上提速攻堅,在生產環節上加碼發力,使最新農機裝備快速投入市場,服務農業生產一線。

  牧神科技的忙碌景象,是新疆制造業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自治區成立70年來,這片土地的工業版圖已從過去依賴“洋火”“洋灰”的被動局面,轉變為新疆“智造”的主動突破。

  “建廠以來,我們始終將技術領先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追求。”牧神科技技術中心主任李謙緒滿懷自豪地說。公司去年投入1000多萬元打造的智能農機裝備電液綜合實驗室,已于今年9月投入使用。依托先進的自動化檢測技術,產品穩定性得到極大提升,公司在智能制造領域邁出關鍵一步。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係,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在歷史長河中,“洋火”“洋灰”曾是舊中國工業落後的代名詞,小小日用品依賴進口的無奈,深深烙印在時代記憶中。地處祖國西北的新疆,在工業發展進程中,也曾因技術匱乏、設備陳舊,長期艱難追趕全國工業發展的步伐。

  mmexport1757837636698

  9月3日,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自走式辣椒收獲機在焉耆回族自治縣進行辣椒收獲作業。周敘傑 攝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新疆機械電子工業迎來快速發展期。1980年至1990年,自治區機械電子行業共開發新品種437種、優質產品183種。1984年,新疆無線電一廠從香港引進彩色電視機生產線,當年生產彩色電視機20021臺,實現工業總產值3011萬元。新疆紅光無線電廠引進汽車收放機技術,開始組裝收錄機,開創了新疆生產收錄機的歷史。至1990年,新疆已形成生產66個大類、183個小類、1014個品種、1萬多個規格產品相對齊全的地方機械工業體係。

  如果說改革開放讓新疆制造業“站穩了腳跟”,那麼黨的十八大以來,數字化、智能化則成為新疆制造業“跑起來”甚至“領跑”的新引擎。新疆積極實施智能制造、企業數字化賦能、數字強基、數字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推動重點行業全鏈條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同時,推動自治區企業技術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建設。截至目前,累計認定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530家,培育制造業創新中心19家,較2020年分別增加230家、17家;累計認定產業創新研究院22家。一批高水平產業科技創新平臺不斷涌現,夯實了區域科技創新發展根基。

  新疆制造加“數”前行,最終轉化為“從跟跑到領跑”的硬核成果。一張張制造業“中國名片”閃亮登場:變壓器領域創造多項細分領域世界第一,多項主導產品打破國外壟斷;4行、6行棉花收獲機填補國內空白;風電裝備躋身世界第一梯隊;建成國內首條智能化錳電解示范線……

  mmexport1757920174381

  9月5日,在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大兆瓦智能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內,剛剛生產下線的風電設備零部件被運往各地。郭子毅 攝

  新疆以新能源裝備、輸變電裝備、新型農牧機械為特色優勢,以汽車、石油及化工裝備、智能紡織機械等為骨幹的現代裝備制造產業體係日趨完善。部分風力發電、特高壓輸變電重大技術裝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採棉機、玉米收獲機等高端農機產品在全國具有較強影響力。

  這些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突破,是新疆制造業整體躍升的縮影,其強勁勢頭更在發展數據中清晰顯現:今年上半年,全疆裝備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超過20%,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企業達到600家。

  如今,新疆以“智造”為筆,在天山南北書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國家現代化產業體係建設注入動能。這股從“追趕”到“領跑”的創新力量,將在新時代徵程中,助力新疆成為祖國西北工業版圖上最亮眼的一筆。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