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學者齊聚福州研討“臺灣光復80周年”
新華社福州10月18日電(記者 許雪毅)第二屆閩江學院兩岸融合發展論壇——“臺灣光復80周年之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18日在福州舉辦。海峽兩岸高校、科研機構近80位專家學者與會,共話光復歷史、共敘統一前景。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楊毅周在開幕式上致辭表示,從《中國對日宣戰布告》《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到《日本投降書》,形成了臺灣回歸中國完整的國際法鏈條,確定了臺灣主權回歸中國的法律地位。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致辭表示,臺灣從日本殖民統治下回歸祖國80年來,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地位從未改變。在臺海形勢中一直存在著一條主線,就是分裂與反分裂、幹涉與反幹涉的鬥爭。特別是中國大陸力量持續發展壯大,越來越有能力制止“臺獨”分裂圖謀得逞,越來越有能力抵禦外部勢力幹涉。
本屆論壇由閩江學院主辦。閩江學院黨委常委、副院長陳興明在開幕式上說,該校作為扎根福建、面向兩岸的應用型高校,積極開展對臺教育交流合作,並成立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研究院等涉臺研究智庫,為福建構建全域融合發展新格局和福州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先行城市建言獻策。
開幕式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東海大學、上海東亞研究所、南開大學、北京聯合大學、臺灣中國文化大學等單位的12位專家學者和資深媒體人作了主旨報告。
臺灣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介紹,此前臺灣學者已經在臺中舉辦了一場有關臺灣光復80周年的研討會,18日又在臺北舉辦一場。很多學生熱情參加。“研討會主要討論的議題是從甲午戰後、抗戰勝利敘述臺灣故事和兩岸故事,重點就是要喚醒當下臺灣學生對于臺灣光復的認知。”
本屆論壇設置了三個子論壇,兩岸專家學者從經濟、政治、法律、社會、歷史、文化、教育等多個學科視角進行分組研討,深入探討紀念臺灣光復80周年的多重意義,探索兩岸關係新形勢下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完善涉臺治理的理論與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