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人民網評:守護凈水北送,激活南北協同發展新動能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庫肩負著“一庫清水永續北送”的重任。依托國家水網建設,凈水北送讓南方長江水資源優勢與北方發展需求相聯結。這座被稱為“五利俱全”的水利豐碑成為連接南北、推動發展的紐帶,為協同發展注入澎湃的“水動力”。
保障凈水北送,南北協同發展。丹江口水利樞紐實現了從“根治漢江水患”到“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功能躍升。如今,這座壩高176.6米、總庫容339億立方米的“大水缸”,不僅將漢江中下遊防洪標準提升至百年一遇,成功應對多次洪水考驗,更通過精準的“厘米”級調度,成為京津冀豫26座大中城市生活用水的主力水源。這項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宏偉工程是新中國水利事業自力更生、砥礪前行的歷史見證。
科技之智,織密水質防護網。守護清水,離不開現代科技打造的“火眼金睛”與“智慧大腦”。近年來,丹江口水庫常態化庫區巡查監管工作有序開展,充分運用衛星遙感解譯、無人機巡庫、重點區域視頻監控等現代化手段,在傳統人工巡查基礎上,構建起“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的常態化監管體係。同時,漢江流域水庫聯合調度成果,為流域生態治理、防洪調度、供水保障提供了關鍵的技術支撐。這種“人防+技防”的融合,多方位確保了庫區水質長期穩定在Ⅱ類及以上標準。
人心匯聚,築牢全民守護之力。清澈的水質,離不開社會的共同行動。漢江集團打造的“彤心源”志願服務品牌,組建16支服務隊、招募500余名志願者,通過植綠護綠、凈灘護水、政策宣講等常態化活動,將節水護水理念深植人心;位于丹江口市北部,地處秦嶺、大巴山之間的炭溝河小流域,通過營造水土保持林1428.58公頃,修建梯田291公頃,配套小型水利水保設施371處,使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達到85%,植被覆蓋率達到79%,年均可增加蓄引水量70.83萬立方米,保土7.62萬噸。這份“守井人”的擔當,與七十萬移民的歷史奉獻一脈相承,成為守護祖國江河安瀾的重要部分。
丹江口的實踐,不僅保障了一泓清水的北送,更推動了“水經濟”的綠色發展。2024年,丹江口市水經濟相關產業實現產值達180億元;2025年上半年,接待遊客665.9萬人次,旅遊收入46.37億元;炭溝河小流域碳匯交易以146萬元成交4.86萬噸碳匯,成為湖北省首單水土保持碳匯交易。這份發展成果實現了既有綠水青山又有金山銀山的雙贏。
大江奔騰,從三峽大壩築牢安瀾屏障,到生態治理守護一江碧綠,再到南水北調聯結區域發展,每一項治理實踐,最終都化作沿岸百姓的安穩幸福。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正隨著清水的北送,潤澤中華大地的千家萬戶,也為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