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好評中國 | 不忘百萬三峽移民,用奉獻托舉時代豐碑

2025-10-18 18:38: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站在湖北宜昌秭歸縣三峽移民博物館前,人們總會想起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三峽水庫背後,是一段屬于百萬三峽移民的恢宏歷史。從歸州鎮到茅坪鎮,秭歸老縣城沉入江底,新縣城拔地而起。正如當地一位曾經以基層幹部身份參與移民工作的講解員所言:如果將三峽大壩比作一座豐碑,百萬三峽移民,就是托舉這座豐碑的基石。

  20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來自湖北、重慶的百余萬群眾陸續告別故土。移民離開祖輩的宅院,忍痛割舍祖墳,帶著孩子和工具,去到陌生的山川開始新生活。他們離開時,帶走的不只是對家鄉的記憶,更有創造新生活的夢想和一股不服輸的獨特氣質。這場浩大的遷徙重塑了無數人的人生坐標。

  2025年8月12日,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茅坪鎮,湖北三峽移民博物館迎來暑期旅遊高峰。視覺中國供圖

  從全局看,三峽移民歷經1993年啟動準備、分期實施、2003年首次蓄水等關鍵節點,最終移民規模為131萬人。2009年,三峽移民“搬得出”任務完成,圍繞“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開始進入三峽後續工作規劃及實施階段。

  在這條漫長的遷徙線上,許多故事至今仍在延續。江西省信豐縣的丘陵間,如今遍布金黃的臍橙林。20多年前,幾戶來自秭歸的三峽移民,將家鄉的柑橘種植經驗帶到了這里,從500畝荒坡起步,改造山地、培育新品。這片果園如今的繁盛,不只是經濟成就,更是一種精神的延續——那種不懼艱難、敢闖敢試的勁頭,跨越千里,在新的土地上再次開花結果。

  三峽移民的故事,記錄著一種深沉的力量。那是對國家建設的信念,對未來生活的執著,也是中國人最質樸的希望:無論身處何地,總要靠雙手創造幸福。正是這種力量,讓宏偉的工程不僅立于長江之上,更扎根于人心。

  當我們今天站在秭歸,看新城崛起、江水安瀾、百業興旺,看到那些遷徙者在新時代繼續奮鬥、安居樂業,心中不禁感慨萬千。三峽移民的故事告訴我們,國家的強盛、民族的復興從來不是憑空而來,而是由千千萬萬普通人用犧牲與奉獻、勞動與智慧共同托起的。這種托舉,正是身處新時代的我們最值得銘記和傳承的力量。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