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遭遇連陰雨如何保收?總臺記者直擊秋糧搶收一線

2025-10-18 15:37: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近期,持續秋雨給黃淮海主產區秋收帶來一定困難,一場秋糧保衛戰正在黃淮海地區打響。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目前,黃淮海秋收進度已過七成,偏慢幅度進一步收窄。來看記者在秋糧搶收一線的觀察。

  經過連日搶收,山東秋收進度已過七成。菏澤鄆城縣是受連陰雨影響較大的區域,記者趕到這里時,當地秋收正在掃尾。

  總臺記者:從9月份到現在,鄆城縣大部分的時間都是陰雨天氣。那麼這個地方剛剛晴了一天,現在這個雨又開始下了。我們在這個村頭,看到這有大片的玉米地,這個地還是非常泥濘而且有很多的積水。

  記者看到玉米地里挖開了一道溝,便于積水及時排出來。莖稈上的玉米棒已經都被農戶收走了,剩下的莖稈要等天晴之後土壤幹些了,被粉碎還田。

  農民溫玉倉今年種了6畝玉米,由于玉米成熟後遭遇連陰雨,部分玉米棒的頂部苞葉被水浸濕而發生了霉爛。為了把收回來的玉米保存好,村民們紛紛在自家門前扎起便于通風晾幹的大鐵籠子,每籠玉米有1000多斤。

  溫玉倉告訴記者,他今年玉米每畝產量1000斤左右,等晾幹後會以合適的價格賣掉,再加上村里為農民統一辦理的農業保險賠付,盡管有一些損失,但他今年的種地收益總體應該還不錯。

  菏澤鄆城縣楊莊集鎮某烘幹中心負責人 苑尚華:鎮上很重視這個事,不能給這個下面糧點收一樣錢,我就比他們糧點收的貴4分錢。

  記者了解到,溫莊村有900多畝玉米,基本都是溫玉倉這樣的小農戶種植。村里組織大家趁雨小或不下雨的時候,及時搶收,目前基本收了回來。收回的玉米有的放在鐵籠子晾幹,以後再賣。也有直接賣給附近烘幹中心的。

  為災情兜底 保險能賠多少?

  記者在山東菏澤採訪時看到,小農戶的玉米基本收獲完畢,種糧大戶的地塊又如何呢?

  楊光強是鄆城縣潘渡鎮的種糧大戶,他今年種了1800畝玉米,目前僅收獲了不到20%,他告訴記者,之所以到現在還沒收完,是因為當地一直下雨,他的6臺輪式收割機進不了地,而履帶式收割機的費用偏高一些,如果人工來收費用更高,所以他想再等等。

  楊光強告訴記者,去年秋收時也趕上了下雨,雖沒有今年持續時間長,但雨量大,他的玉米畝產不到1000斤,由于上了農業保險,給他賠了十幾萬元,他並沒有受多少損失。今年他的玉米產量比去年還好,當地保險公司已經幾次過來查勘過他的受災情況,所以他心里還是很托底的。

  人保財險菏澤分公司負責人 劉岩:我們通過查勘,也發現存在一部分病蟲害的特性,再加上近期有一些連陰雨的情況,也導致了地塊有部分內澇,所以說這個地塊的災害是綜合性的。

  楊光強參與的保險是玉米完全成本保險,每畝地一季的保費是40元,其中國家替農民繳80%左右,剩下約20%由農民自己出,發生災害後的保險賠償完全給農民個人,包括楊光強在內,當地農戶基本參與了這個保險。

  菏澤鄆城縣潘渡鎮種糧大戶 楊光強:一畝地保費自己出八塊八,這相當便宜、相當合適,是吧?

  今年楊光強的受災地塊會得到怎樣的賠償呢?根據條款,保險公司是按照內澇和病害等疊加的綜合性災害來為楊光強核定損失,目前正在通過衛星遙感和無人機等技術手段來確定災害面積,在農業農村部門出具測產報告之後,將正式作出賠償。

  人保財險菏澤分公司負責人 劉岩:考慮到農戶盡快地恢復生產,盡快補償老百姓的損失,本周會對地塊進行初步的預賠。後期我們會在11月20日之前,全面完成賠付工作。

  楊光強告訴記者,按目前的查勘情況,今年的賠付至少跟去年差不多。在等待最終結果的同時,楊光強也在通過政府每天發布的糧食交易信息為自己晚收的玉米尋找買家。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