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十四五”亮點堶連續15年全球第一!大國制造凸顯硬核實力

2025-10-17 14:55: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十四五”以來,我國制造業增加值每年均超過30萬億元,總體規模已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亮眼數據折射出大國制造的硬核實力。

  制造業是國家經濟命脈所係,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十四五”以來,我國制造業頂住外部壓力、經受風雨洗禮,家底更加厚實。

  這是在位于重慶市兩江新區的賽力斯汽車超級工廠拍攝的即將下線的新能源汽車。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規模優勢持續夯實。“十四五”期間,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達到8萬億元,對全球制造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制造業門類體係完整優勢更加明顯,在全世界504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大多數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20年至2024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年均增長7.9%和8.7%。新能源汽車產量從2020年的約140萬輛提升到2024年的1300多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

  產業基礎更加牢固。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船舶等重點產業鏈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同步形成百余項標準和千余項發明專利,產業基礎薄弱問題逐步緩解,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水平穩步提升。

  “愛達·魔都號”郵輪靠泊在青島郵輪母港碼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紫恆 攝

  如今,中國不能造的越來越少、能造的越來越好。

  更多“數得著”“叫得響”的成果持續上新:“嫦娥”落月、“天和”駐空、“北鬥”組網,C919大飛機實現商飛,“愛達·魔都號”大型郵輪建成運營,CR450動車組成功下線。

  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支撐美好生活:新能源汽車更好開了,具備組合輔助駕駛功能的乘用車新車佔比達62.1%;智能高效稻麥聯合收割機1分鐘就能收割600公斤作物;人形機器人從“舞臺上動起來”正向“家庭里用起來”進化。

  在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展館內,觀眾在宇樹機器人展臺觀看機器人拳擊展示。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中國制造的一次次躍升背後,有堅守實業的汗水,有不斷創新的智慧。

  25.7%,這是今年上半年制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保持制造業合理比重,離不開一家家企業心無旁騖做實業,一心一意謀主業。

  570多家工業企業入圍全球研發投入2500強;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到1557家;工業企業發明專利申請數去年達124.4萬件……抓住新機遇、煥發新活力,新技術新產品不斷涌現,成就了中國“智造”新風景。

  由大向強、攀高向優,開啟新的五年,“中國制造”這張名片將愈發閃亮。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