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中國經驗為全球提供可復制范例
10月16日是第45個世界糧食日。聯合國相關報告指出,當前全球仍有數億人口面臨饑餓威脅,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圍繞世界糧食安全現狀、中國對全球糧食安全的貢獻等核心議題,總臺記者專訪了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肯尼斯·奎因。
肯尼斯·奎因此次專程來華,出席2025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盡管行動不便,三年來,這位83歲的老人仍堅持每年都到北京參與這場農業領域的國際盛會。
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 肯尼斯·奎因:2049年地球人口將達到100億,我們能否可持續地生產足夠的糧食來養活這麼多人口,這是我們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這就是為什麼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如此重要,也是為什麼我已經83歲高齡卻仍在工作、仍在來中國的原因。
作為全球糧食安全的重要推動者,中國以佔世界不到9%的耕地,成功養活了近五分之一的全球人口,實現了從“吃得飽”到“吃得好”的歷史性跨越。肯尼斯·奎因親眼見證了這一偉大進程。
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 肯尼思·奎因:1979年我來的時候,中國有70%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擺脫貧困,是最令人震撼的變革,最令人驚嘆的成就。
肯尼斯·奎因曾擔任世界糧食獎基金會主席,長期致力于全球糧食安全。
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 肯尼思·奎因:2004年,我們將世界糧食獎授予了袁隆平教授。我見到他,親身感受到了他的非凡才智。
“十四五”期間,中國糧食生產再上新臺階。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4年首次突破1.4萬億斤,為國家糧食安全築牢堅實根基。
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 肯尼思·奎因:中國能夠在這麼長的時間內保持穩定的糧食產量,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中國在解決自身糧食安全問題的同時,始終以開放姿態參與全球糧食治理。肯尼斯·奎因認為,中國的實踐為全球提供了可借鑒的治理范式,中國是解決世界糧食安全問題的關鍵力量。
世界糧食獎基金會榮譽主席 肯尼思·奎因:就全球糧食安全而言,中國是最大、最重要的國家。中國的這套經驗絕對提供了一個榜樣,一個可以被全球各國復制的范例。我對當前全球形勢的看法是,合作仍在繼續,我相信可以通過農業實現和平,通過共同努力幫助饑餓的人們,為他們提供食物,人們可以跨越遙遠的距離走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