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決勝“十四五” 打好收官戰堶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2025-10-14 08:55: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202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入新十年開篇,北京、天津、河北正以多維度精準發力,勾勒世界級城市群新圖景。“十四五”期間,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一國家戰略成效顯著,在經濟協同、民生共享、交通互聯等領域取得豐碩成果。

  區域整體實力持續提升

  10月9日,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雄安新區舉行升旗儀式,標志著這兩家央企總部正式遷駐。截至目前,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的雄安新區已有3家央企總部正式入駐,為新區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在北京“新兩翼”另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其所在的通州區2025年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2.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7%,兩項指標增速均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

  “新兩翼”齊飛,牽引京津冀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京津冀協同發展11年來特別是“十四五”以來,區域整體實力持續提升。2024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達11.5萬億元。2025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7萬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4%,高精尖產業彰顯強勁活力。

  長城汽車徐水工廠車間。(受訪者供圖)

  創新鏈與產業鏈的融合也持續深化。“十四五”以來,北京輸出至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達2308.7億元,是“十三五”時期的近兩倍。與此同時,三地共同繪制了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6條重點產業鏈圖譜,開展跨區域強鏈、補鏈、延鏈工作。專家指出,三地產業協同已由傳統的轉移承接向深度合作轉變,有效推動產業集群規模不斷擴大。

  “城市群是區域內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成熟標志和高級空間組織形式,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已具備世界級城市群的經濟體量,為後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南開大學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秘書長張貴說。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如今,京津冀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加速推進,三地“同城生活”體驗日益深化,成為區域協同發展的民生縮影。

  每周一,內科專家李學斌都會從北京來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石家莊醫院坐診,這樣的“雙城行醫”已成為工作常態。自2022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與石家莊開展合作以來,已有300多名北京專家定期入駐,帶動當地診療水平提升。目前,8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戶河北,京津冀地區已共建醫聯體115個,臨床檢驗結果互認醫療機構1300余家,切實降低了群眾就醫負擔。

  位于天津靜海區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天津醫院外景。(受訪者供圖)

  醫療協同讓群眾看病更便捷,教育協同則有力促進了區域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石家莊持續實施中小學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依托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平臺對接京津優質資源,構建“培訓—實踐—展示—評價”一體化培養模式,培養了一批名師、名校長。此外,314所京津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學校開展多元合作辦學,有效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范圍。

  京津冀“一卡通”的推行,正為三地居民的生活帶來諸多便利。今年60歲的天津居民胡玉芬經常往來于京津冀三地旅遊,地鐵、公交是她的主要出行方式。她表示,子女幫她在第三代社會保障卡的交通賬戶充值後,她就能在已實現互聯互通的主要公共交通線路上直接刷卡乘坐地鐵和公交,再也不用為手機操作發愁,“這張卡,現在成了我和老伴兒出行的必備品”。

  據統計,京津冀已實現44項人社服務事項“一卡通辦”、3900多條交通線路“一卡通乘”、193家旅遊景區“一卡通遊”、193家圖書館“一卡通閱”。截至今年6月底,京津冀地區社保卡持卡人數已達1.17億。一張“超級通行證”,將三地居民納入惠民便民的“同心圓”,豐富著跨區域生活圖景。

  織密軌道重塑“時空”

  “十四五”時期,京唐城際、津興城際等開通運營,京津雄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日益完善的軌道交通體係,持續重塑京津冀地區的“時空”格局,為區域協同發展築牢互聯互通的堅實基礎。  

  便捷的軌道交通在服務群眾的同時,也為企業優化布局和要素流動創造了條件。日資企業SMC(中國)公司將總部和研發中心設在北京經開區,將生產配套布局在津冀,借助軌道交通實現“研發+生產”高效協同。“隨著軌道交通日益便利,公司優化了業務布局,銷售額實現大幅增長,未來還將繼續加大投入。”公司總經理馬清海說。

  2月26日拍攝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和“京帆”屋蓋。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當前,一批新的軌道交通項目正在加快推進。京雄快線已進入運營籌備階段,未來與北京地鐵大興機場線貫通後,雄安新區半小時可達大興機場、1小時通達北京麗澤商務區;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正加緊建設,建成後雄安、天津濱海新區旅客1小時內可達,唐山旅客35分鐘內抵達……

  如今,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方位、高質量深入推進階段,正奮力朝著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先行區、示范區的目標穩步邁進。(記者岳文婷、李鯤、郭宇靖)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