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國調研行堶無錫“小電驢”勇闖全球有何秘籍?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被譽為“中國電動車之鄉”,全國每三輛電動車就有一輛產自這里。如今,“無錫制造”的電動車正在獲得全球市場的青睞,平均每分鐘就有2.4輛電動車從這里走向世界。
那麼,“小電驢”是如何闖全球的,我們來看記者在無錫的調研。
“小電驢”何以闖全球?
在錫山電動車產業園內,頻頻點讚、拍照打卡的,是來自匈牙利的一個考察團。30多人的考察團里有的是老客戶,還有的是經老客戶介紹過來的新客戶。
在一家企業的試駕區,英國客商羅伊德正饒有興致地體驗一款新式電動摩托車,他和妻子正在倫敦籌辦一家電動摩托車銷售公司,這次專門來無錫採購。
在不遠處的另一家企業,巴基斯坦客商諾曼看得格外仔細,中國通的他深知貨比三家的道理,幾乎把園區內的電動車企業走了個遍。在這家規模不大,但創新見長的電動車企業里,他和團隊足足轉了3個小時。
巴基斯坦採購商 諾曼:我們已從當地企業採購了約1000輛電動車,這僅是一個開始。放眼全球,中國制造了全球最先進的電動車。
好產品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海外客商,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新市場。在全球嚴峻的外貿形勢下,今年前8個月,無錫錫山區電動車出口額同比增長36.5%。
“小電驢”如何從無錫走向世界?
看似簡單的“小電驢”,憑什麼讓挑剔的全球買家紛至沓來?無錫的電動車企業究竟有哪些秘密武器?繼續來看記者調研。
一輛電動車能有多少科技含量呢?記者走進錫山區一家電動車企業,一進門,滿滿的一面專利牆格外醒目。每年超過2億元研發投入,讓企業在電動車領域擁有了2400多項國家專利。
臺鈴集團技術研發中心副總監 李帥:一般的電動車有幾百個零部件,像我們的幾十個核心零部件全部都運用了我們的發明專利,技術含量很高。我們也布局了一些前沿的技術,提前準備了核心專利,會陸續運用到我們的電動車領域。
在研發中心,記者看到了企業最新研制成功的高性能扁線輪轂電機。這款產品的問世,直擊海外客戶在駕駛電動車過程中容易燒機的痛點,大幅提升了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今年東南亞地區的銷售量因此提升了50%。
臺鈴電動車創始人 孫木楚:海外用戶對動力要求更高。我們用了扁線技術以後,基本上不會燒電機了,充一次電能跑到100多公里。
產業園內,另一家專利數超過2000項的電動車企業,已經在嘗試突破技術邊界,實現兩輪電動車在無支撐狀態下的自動行駛。
近3年,錫山電動車行業研發費用年均增長19%,其中,規模以上企業研發費用年均增長22.3%,已經在電機、電池等核心領域形成技術壁壘。僅今年上半年,無錫電動車產業集群內新增授權專利就達548項。
在企業的研發中心里記者看到,最新一代石墨烯鉛酸電池,讓電池更耐用,使用壽命提升50%;正在研發的安全性更高、充電速度更快的鈉電池,不久的將來,讓電動車在零下40℃的低溫環境中也可以正常使用。
無錫市錫山區商務局負責人 馬成樑:過硬的產品質量、全球領先的核心技術。錫山電動車用產品說話,已經賣到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小電驢”如何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
記者從當地商務部門了解到,無錫市錫山區出口規模超100萬美元的電動車企業有52家。
如何讓“小電驢” 在國際市場的風浪中站穩腳跟?
在錫山區商務局外經貿科辦公室,記者注意到工作人員的電腦屏幕旁貼著一張便利貼,上面寫著 “每日9點推送政策、企業問題24小時內響應”。科室負責人顧書豪告訴記者,商務部門的工作人員和50多家出口規模較大的電動車企業的負責人都在同一個微信群里。國家優惠政策、行業發展動向等信息會及時推送到群里。
無錫市錫山區商務局外經貿科負責人 顧書豪:當時有一家企業,他們想要出口到土耳其。但是土耳其當地有一個專門對電動車的認證,企業之前沒有辦過,也不知道該找誰辦。我們知道這個消息之後,推薦了一家資質比較好的第三方機構,來幫他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針對歐盟未來將對進口商品徵收“碳關稅”的問題,當地也正在積極布局,幫助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減少碳排放,無錫市還發布了全國首個電動兩輪車產品碳足跡量化團體標準。
國網無錫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 李向超:我們也積極參與其中,為兩輪車生產制造企業提供分布式光伏自消納證明,精準核算企業清潔能源碳減排貢獻。
採訪期間,記者剛好趕上錫山電動車對外貿易協會組織的一場研討會。會議室坐得滿滿當當,同行之間坐在一起交流出海心得,避免同質化競爭,共同推動品牌出海。
無錫市錫山區電動車對外貿易協會秘書長 沈瑜:一個品牌發展是非常辛苦的,如果有十幾個、幾十個中國品牌在那邊發展,形成一個板塊效應的話,對我們在當地的發展會形成非常好的帶動作用。
江蘇眾星摩托有限公司總經理 楊洚:整個世界市場非常廣闊,靠一兩個人或者一兩家企業單槍匹馬肯定是不夠的。一起“出海”,把中國的好產品銷往全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