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寶藏街區、鄰里中心……來解鎖你家門口的“一刻鐘幸福地圖”

2025-09-21 08:33: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昨天(19日),商務部等九部門發布通知,推動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擴圍升級。截至今年7月,全國已建設便民生活圈6255個,服務居民1.29億人。那麼,便民生活圈給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跟隨記者到各地一探究竟。

  一條步行街

  為周邊社區增添商業活力

  在上海市楊浦區五角場街道,有一條長約700米的步行街——大學路。大學路連接著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和公共社區,15分鐘可達的范圍里,匯聚了各具特色的餐廳咖啡館、書店與文創市集,給周邊社區增添了獨特的商業活力。

  每到周末,大學路就會化身限時步行街,藝術裝置、餐飲外擺、休閒活動每周上新,豐富的業態提升了街區的互動感和開放性,也為周邊商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

  拐進主街旁的小巷,就會發現這份活力的背面也藏著動人的市井煙火。下午時分,在上海五角場街道國定支路的“人人會客廳”里,不少居民伴著咖啡香氣在此休憩談心。這條長550米的小馬路,串起了“社區講堂”“社區會客廳”“社區食堂”“智慧菜場”等睦鄰友好新空間。

  市民 高女士:我們到這里買菜、健身都很方便,這就是我們老年人想要的退休生活。

  過去,國定支路曾經環境臟亂、設施陳舊,與一牆之隔的網紅街大學路形成鮮明對比,如今經過微更新改造後,社區里很多未被利用的角落煥然一新。從社區事務一站式受理到企業政策咨詢、從0—3歲幼托到兒童樂園,從青年中心到為老綜合體,便民設施一應俱全。

  上海市五角場街道辦事處社區管理辦主任 肖文斌:15分鐘生活圈的打造,不是大拆大建,更多的是微更新,在原來的載體中實現功能的疊加。

  政府搭建框架,居民提出真實的生活需求,商戶用自主創新裝點街區,規劃師則用專業力量將各方想法落地成看得見、摸得著的便民空間。“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再是紙上的藍圖,而是人人都能參與、都能受益的生動實踐。

  社區規劃師、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 劉悅來:這條路上商鋪門口外擺的綠植、包括一些特色的座椅,甚至有給寵物喝水的裝置,這些都是商戶的自主創作,通過市民的參與,把城市的生活圈變成自下而上的社會網絡的建設。

  持續提檔升級

  打造全齡共享品質生活圈

  湖北武漢作為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城市,27個生活圈持續提檔升級。便民生活圈里不僅有食堂、老年大學、低齡托育,還有科技館、圖書館。

  一大早,湖北武漢南湖街道中央花園社區里的航空航天科技館就迎來了一批小參觀者。孩子們對這些航空航天展品和設備都很感興趣。

  總臺記者 鄢艷:透過VR眼鏡觀看到外太空的世界,伸手可以觸摸到這些小型的航空航天模型。這樣一個鑲嵌在社區里的迷你航空航天科技館,已經成為周邊近十所中小學幼兒園的科普基地,同時也在向外輻射。

  臨近中午,科技館樓下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鄰里幸福食堂”已經有不少人開始用餐。18種菜品供居民自助選擇,60歲以上老年人就餐不超十元。這個依托轄區內連鎖超市新建的食堂深受居民歡迎。

  下午兩點半,華錦社區活動中心二樓教室里已經開始上課,舞蹈、聲樂、書畫、剪紙……退休老人們樂在其中。

  湖北武漢華錦社區居民 季欣:我在這里報了聲樂班和剪紙班,本來就挺喜歡唱歌的,在這里認識了很多歌友,自己的晚年生活品質也得到了提升。

  今年以來,轄區內的幼兒園也開設了三歲以下的托育班。專業幼教老師帶領著小寶寶們活動、玩遊戲。

  湖北武漢華錦社區黨委書記 周林:圍繞十五分鐘的便民生活圈,全年齡打造社區居民有需求的各種課程,滿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了居民下樓就可以上學,下樓就可以就餐。

  便民生活圈、文化健身圈

  圈圈相融

  這次商務部等九部門出臺的新舉措中明確提到,要促進設施、業態、服務、管理升級,推動便民生活圈與15分鐘健身圈、娛樂文化圈等圈圈相融,相鄰社區的便民生活圈之間環環相扣。對此,一些地方已經在探索實踐。

  走進四川成都青羊區蘇坡街道的清源社區,就像來到了一個熱熱鬧鬧的大公園。居民們有的品茶聊天,有的在參觀閒談,甚至還有遠道而來的外地遊客來這里拜師學藝,感受社區里的文化氛圍。

  近年來,清源社區在便民文化服務方面做了一係列探索。立足社區居民需求,發掘了一批承載社區便民服務的空間,像民情蓋碗茶、民俗舞臺及社區圖書館等公共空間。而蘇州的鄰里中心則串聯起居民“柴米油鹽”的日常需求與“醫養文娛”的品質追求,形成了15分鐘“生活服務樞紐區”。

  居民 秀琴:我們送完小孩以後,早上就可以到這邊練字,下午我們可以在圖書館看看書。

  在活動中心的另一角,此刻已是一片熱鬧的景象。乒乓球室里,幾位銀發球友早已擺開陣勢,清脆的“乒乓”聲里裹著陣陣爽朗的笑聲。舞蹈房里,伴著舒緩的樂曲,阿姨們踩著節拍舒展身姿。

  蘇州市民 朱建中:這個地方好,一年365天基本不休息,從早9點到晚9點一直都是開放的,幸福感滿滿的。

  為了滿足居民多元化健身需求,浙江省長興縣啟動“護城河健身步道”城市更新建設工程。這條全長3.87公里、沿著老城區護城河沿岸修建的“健身步道”,以“健身+智慧+文化”串聯起文化館、歷史街區、人民廣場等文旅場景,沿途還修建了兒童公園,設置6個休息驛站,配備完備的照明設施,真正為市民打造“15分鐘文化健身圈”。

  (總臺央視記者 吳昊 宋菀 劉子儀 鄢艷 徐大為)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