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七十載 天山南北譜華章堶農文旅融合 激活新疆鄉村振興新活力
新疆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一個鄉村,每年竟吸引上百個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團慕名而來,這里究竟藏著什麼樣的鄉村振興“密碼”?
和美鄉村煥新顏
鄉村振興啟新程
一走進定吉格村,記者就被這熱鬧的場面吸引了。村黨總支書記西爾娜依告訴記者,她們正在舉行一場特殊的比賽——“美麗庭院大賽”。
採訪中,村民們向記者道出了評分的 “關鍵標準”—— “生活區、種植區、養殖區”三區是否做到了清晰分離。曾經村里的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村民家家都有寬敞的庭院,可是因為缺乏規劃,院子三區混雜、雜亂無章。
而現在,在村委會的指導下,村民們不僅開始給庭院“分區”,更學會了種菜的手藝,閒置的庭院變成了美麗的增收院。
總臺央視記者 孫艷:我現在就是在定吉格村的村口,一條馬路之隔,也就100多米的位置,有一個村里的小微產業園。這個小微產業園佔地有30多畝,里面有幾十家商戶和企業,村民們不用外出打工,走路幾分鐘就可以在家門口輕松上崗。
走進產業園里的這家蛋糕房,操作間里,幾位少數民族婦女正忙碌著。阿斯木汗就是其中一員,她告訴記者,剛來的時候,自己對這些一竅不通,工廠里的師傅想方設法手把手地教她。
這份每個月能掙3000多元的工作,給阿斯木汗的家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改變。
新疆博樂市青得里鎮定吉格村黨總支書記 西爾娜依:定吉格村現在就業率已經達到95%了,相當于每個人都有活幹,每個人都有錢掙。
如今的定吉格村,村民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共富之路越走越寬闊。今年,新疆還將建設260個自治區美麗宜居村,一個個村莊褪去舊顏、煥發新貌,繪就出一幅幅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
農文旅融合為鄉村振興添活力
在博樂市青得里鎮的阿里翁白新村,有500多戶人家,一直以種養殖業為主。這個曾經不起眼的城郊小村,將農業與文旅深度融合起來,變成了遠近聞名的 “網紅旅遊村”,走出了一條致富路。
這兩天,阿里翁白新村在忙活一件大事:建一條“時光小巷”。村民們聽說後,紛紛把自己家里的老物件拿了過來。
村民們之所以如此踴躍,是因為嘗到了發展鄉村旅遊的甜頭。過去幾年,村里修路通水,一座座閒置的老院子被巧妙地改造成了一家家別具特色的民宿,村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疆博樂市青得里鎮阿里翁白新村黨支部書記 陳良:在旅遊旺季的時候,我們村的民宿一房難求。我們感覺到了現在鄉村旅遊業的火熱,所以將村委會搬出來,改成一個更大的民宿。
音樂響起,遊客和村民聚在一起,吃烤肉,品美食。這是阿里翁白新村打造的特色“一只羊”村民日活動,各家各戶村民帶來自己的美食來這里比拼,周圍的商戶也趁機帶來自己的特色商品,吸引遊客駐足觀看品嘗。
如今的阿里翁白新村已經打造了8處特色旅遊打卡地和70多家農家樂,就連路邊的燒烤攤,都因獨特的風味和熱鬧的氛圍,成了遊客打卡的 “風景線”,村里的日均旅遊創收已經超15萬元。
不只阿里翁白新村,在新疆,農文旅融合正激活鄉村振興的新活力。尉犁縣羅布人村寨依托塔克拉瑪幹沙漠原始村落的獨特風貌,打造鄉村文旅新業態,開業一個多月就接待遊客超5萬人次。
新源縣投資5000多萬元對那拉提景區里的盤龍谷道進行改造,讓不少遊客流連忘返。
平西梁村“整村打造民宿”,規模化、多元化的民宿集群不僅吸引著各地遊客慕名而來,更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捧上了 “致富飯碗”。
截至2024年,新疆有197個鄉村、9個鎮(鄉)列入自治區鄉村旅遊重點村鎮名錄,成為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桿。今年上半年,新疆休閒農業接待遊客4466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已超37億元。
總監制堶張勤監制堶王琰 岳群制片人堶朱繼華記者堶孫艷攝像堶崔學峰 新疆臺 博州融媒體中心編輯堶張雨棣 張博 張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