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種良技+智慧農機”為秋收保駕護航 科技為豐產豐收“添碼加力”
央視網消息:眼下,全國秋糧自西南陸續開始收獲,各地全力以赴奪取秋糧豐收。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目前全國秋糧收獲進度過一成。
四川崇州的32萬畝水稻迎來大面積收獲。今年,當地以長江上遊優質糧油中試熟化基地為紐帶,聯合30家科研院所完成798個水稻品種試驗示范,借助“良種良技”,水稻的畝產比去年提升了大約5%。
今年,農機裝備的升級正改變著糧食主產區的耕作場景。貴州省今年爭取中央農機購置補貼1.7億元,同比增長了81.7%。在岑鞏縣的高粱收獲現場,更多的專用收割機開進丘陵山區,收獲速度比去年有了大幅提升。
眼下正值黑龍江鮮食玉米收獲季,在大慶市玉米秸稈有了新用途。通過我國自主研發的氣化合成技術,它們轉化成了低碳環保燃料“綠色甲醇”,既解決了農業廢棄物處理難題,也增加了農戶收入。
今年,我國油料作物在鞏固大豆擴種成果的基礎上,挖掘油菜、花生的增產潛力。在全國花生種植大縣山東費縣,24萬畝花生正在收獲期。通過良種良法配套,示范區花生平均畝產達到623公斤,比去年增加200公斤左右。
秋糧面積穩中有增 即將迎來大面積收獲
今年我國秋糧面積穩中有增,目前長勢正常偏好。再有不到20天,就將迎來大面積收獲。主產區全力以赴抓好田間管理,確保秋糧安全成熟。
眼下,湖南1905萬畝晚稻進入抽穗期,一二類苗佔比達87.6%,同比高2.6個百分點。在長沙市望城區,種植戶陳愛國正噴施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今年他的400多畝晚稻全部選用高產、優質、綠色品種,同時採取全程機械化耕種收模式,增加基本苗,提升畝均產量。陳愛國表示,通過有效的合理密植,基本苗從原來的每畝1.8萬歁提高到現在的2.2萬歁,有效的保證了晚稻的增產,預計應該是提高9到10公斤/畝。
在江西南昌聯圩鎮萬畝水稻生產基地,綠油油的晚稻長勢喜人,然而剛剛發現的遷飛性害蟲讓農戶們很著急,他們向植保站發去求助信息,很快一支專業化飛防隊伍就被派到稻田里開始噴灑農藥。
目前,南昌市已經協調近300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出動700多架植保無人機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為全市198萬畝晚稻生長保駕護航。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面積機械化作業,施肥、打藥都可以精細化設置,一臺機器一天就可以噴灑500畝稻田,對農戶增產增收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