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砥礪奮進六十載 雪域騰飛譜新篇——自治區成立60年來經濟發展綜述

2025-09-18 19:34:00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字號

  金秋時節的高原,艷陽高照。如火如荼的項目建設工地,機械轟鳴聲此起彼伏,日新月異的城市面貌,蓬勃發展的特色產業……處處都奏響著砥礪奮進的時代樂章。

  6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西藏實現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深刻改變了高原貧窮落後面貌。如今,西藏各項事業欣欣向榮,經濟建設穩步推進,雪域高原煥發新姿、綻放新顏。

  從百廢待興到蓬勃發展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歲月的腳步走過60個年頭,從荒蕪待墾到繁榮振興,從緩慢進步到快速發展,西藏綜合實力實現大跨越——

  2024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765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是1965年的155倍,年均增長8.9%;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77億元,是1965年的1258倍,年均增長12.9%。

  回顧西藏60年的發展歷程,經濟騰飛的軌跡清晰可見且令人矚目。全區生產總值達到第一個千億用了50年時間,而第二個千億僅用了6年的時間(2015—2021年)。

  一組組翔實的數據生動地展現了西藏自和平解放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建設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充分印證了黨中央對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視與特殊關懷,也彰顯了西藏各族人民團結奮鬥、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從貧窮落後到繁榮進步

  2019年底,西藏自治區62.8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74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歷史性消除絕對貧困。

  作為全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城,墨脫縣曾經被稱為“高原孤島”,不僅物資匱乏,更缺少產業支撐。墨脫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次仁喬介紹,通公路後,墨脫縣全力發展茶產業。如今,茶產業覆蓋6個鄉鎮39個建制村,建成11處茶葉加工廠、22條生產包裝線,現有設備滿負荷條件下日處理茶青4萬斤左右。2024年,墨脫縣入選中國十大茶旅目的地。

  近年來,江孜縣青稞產業也逐漸發展成為當地強縣富民的支柱產業。2024年,江孜縣青稞產業產值達1.48億元,同比增長66%。

  數據顯示,2024年,西藏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55444元,是1965年的121倍。農牧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578元,是1965年的199倍。

  “十四五”期間,西藏累計落實規劃投資4000億元以上,重大經濟項目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越來越強。

  項目夯實發展底盤,也激活了特色產業活力。“沒想到有一天能擁有自己的藏香品牌,生活真是越來越有奔頭了。”來自拉薩市尼木縣的旦增曲扎感慨道。他從小就對藏香的制作流程耳濡目染,長大後在政策幫扶下開辦了藏香制作工坊,並帶領20多戶村民一起從事藏香制作,實現戶均年增收3萬余元。

  旦增曲扎說:“過去,信息相對閉塞,村民需要背著藏香去推銷售賣,如今通過電商的普及和特產的推廣,藏香不僅銷往國內各省市,甚至出口到了國外。”

  從動力匱乏到特色彰顯

  青稞米漢堡、青稞面包……60年前還是“溫飽糧”的青稞如今搖身一變成了炙手可熱的“致富糧”。目前,全區共有青稞加工企業38家,已開發80多個青稞產品品類,涵蓋食品、飲品和健康產品等領域。

  金黃的麥穗在初秋的暖風中搖曳生姿,那曲市嘉黎縣群眾多拉望著村里豐收的場景高興地說:“現在的青稞就是香餑餑,一年能賣不少錢。”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個創建”,文化旅遊、清潔能源、綠色工業等九大產業蓬勃發展,高原經濟持續向好。與此同時,和高原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高原輕工業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西藏自主研發生產的“雪蓮花”“格桑花”高原炊具購銷兩旺,“雪蓮花”牌高原炊具已累計銷售120余萬件,銷售額達5億元。

  從經濟體量到生活質量,發生巨變的不只是數字,更有老百姓的感受。“自從消費品以舊換新活動實施以來,我們把家里的家具都換了一遍。”那曲市安多縣群眾扎西多吉說道。去年,他還參加了汽車以舊換新活動,換了一輛空間大、動力強的SUV,除享受1萬元的補貼外,還用舊車抵了3萬元。“現在帶著家人出去玩更安全、更舒適了。”扎西多吉說。

  2024年,西藏商務部門大力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統籌推進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以及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在政策扶持和以舊換新活動的有力推動下,各類消費品迎來一輪又一輪銷售高峰,為高原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和實惠。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西藏各族人民正沿著黨中央指引的方向,團結奮鬥,共同描繪雪域高原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