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天津峰會)10年與80年,兩條時間軸為上合組織發展刻下新坐標
中新社天津9月2日電 題:10年與80年,兩條時間軸為上合組織發展刻下新坐標
中新社記者 曾玥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
8月31日,天津,參加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的各國旗幟在主會場外迎風飄揚。中新社記者 佟鬱 攝
峰會發布一係列成果,其中指向的兩條時間軸,為上合組織發展刻下新坐標。
2026—2035,10年。
成員國致力于遵循“上海精神”,堅持互利合作、相互成就,為構建多極世界作出更多貢獻。
峰會批準的《上合組織未來10年(2026-2035年)發展戰略》如此明確指出。這一綱領性文件為上合組織未來10年發展定下基調、明確方向。
上合組織肇始于鞏固地區安全,成功于探索和擴大各領域合作。
從6個創始成員國發展成為覆蓋亞歐非三大洲眾多國家的“上合組織大家庭”,從安全與經濟合作“雙輪驅動”到建設團結互信、和平安寧、繁榮發展、睦鄰友好、公平正義的“五個共同家園”,上合組織成立24年來,越來越多軌跡匯入坐標軸,留下一個又一個交點。
“當前,上海合作組織已經成長為26國參與、在50多個領域開展合作、經濟總量接近30萬億美元的世界最大區域組織,國際影響力和感召力日益增強。”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五次會議上回顧總結。
作為創始成員國,中國始終將自身發展同上海合作組織發展聯係起來。
2001年,上合組織在中國成立,確立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開創了全新區域合作模式;
2018年,習近平提出構建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確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同理念”被寫入青島宣言,成為上合組織重要的政治共識和努力目標;
今次,習近平提出全球治理倡議,以五大理念闡明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需要遵循的原則、方法和路徑:奉行主權平等、遵守國際法治、踐行多邊主義、倡導以人為本、注重行動導向。
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資料圖:8月28日晚,市民和遊客漫步天津海河畔,參觀“2025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主題花壇。中新社記者 佟鬱 攝
24年發展歷程,中國方案烙下重要印記;新的10年從中國再出發,“上合組織大家庭”步履不輟。
1945—2025,80年。
“反人類罪行將永遠不會被忘記”“無視歷史教訓必將導致嚴重後果”……
站在重要歷史節點,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共同發表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的聲明。
8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聯合國應運而生,全球治理掀開新的一頁。
80年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沒有變,但冷戰思維、霸權主義、保護主義陰霾不散,全球治理走到新的十字路口。
置于歷史經緯,更見上合組織的合力與張力。
當年,上合組織成員國人民並肩作戰,抵抗侵略,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重大貢獻。
而今,峰會發表專題聲明,呼吁國際社會以史為鑒,堅持正確二戰史觀,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係。
“始終站在國際公平正義一邊”,面向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習近平如是說。
多年來,上合組織同聯合國、東盟、獨聯體等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廣泛合作,構建起多層次、寬領域、立體化的夥伴關係網絡,日益成為全球治理體係建設和改革的積極推動力量。
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習近平寄語上合組織要“發揮引領作用,當好踐行全球治理倡議的表率”,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貢獻“上合力量”,為推動全球開放合作展現“上合擔當”,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作出“上合示范”,為捍衛國際公平正義採取“上合行動”。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上合組織如何砥礪前行?歷史中見答案,向未來著新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