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助推通關效率UP!各大港口打出通關“組合拳”
當下,各種新的科技手段正在不斷改變著各行各業。港口是外貿進出口的前沿樞紐,在我國的一些港口,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深度應用,推動港口吞吐量實現逆勢增長,為上合組織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經貿往來等注入強勁動能。
記者來到在山東日照、天津、江蘇連雲港三個港口,以最新到港的船只為樣本,帶您看看港口里的新科技。
山東日照港:多方位科技手段 助推通關效率提升30%
山東日照港是我國最大的木材進口港,據統計,我國每進口100立方米的木材,其中就有約21立方米是從日照港入境。日照港通過“無感監管”“AI全時空”等科技手段,讓停靠船舶的通關效率提升了30%。
8月9日,載運3.4萬余立方米新西蘭原木的新加坡籍“斯凱勒”輪靠泊山東日照港,依托“E民寶”政務服務平臺等信息科技手段,貨輪抵港前已辦妥預檢手續,靠泊後即可裝卸作業。
記者了解到,當前平均每月日照口岸會迎來近30艘世界各地運送木材的船只,高效通關模式讓停靠船舶的通關效率提升了30%。
日照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邊防檢查處處長 羅中甫:“E民寶”政務服務平臺將原有船舶代理人員需要到現場辦理的,如船員換班、港內移泊、移錨地等申請事項,移至線上辦理,同時還可實現船舶相關業務網上預約辦理。
除此之外,日照口岸還設立“數字邊檢創新實驗區”試點,應用“在港船舶全時空AI管控係統”“梯口護衛”“智能雲甲”等新銳係統裝備,綜合運用人工巡邏、船艇巡航、無人機巡查等多維手段,織密國門安全“防護網”。
得益于一係列高科技賦能,截至目前,今年日照港的木材進口量超430萬立方米,持續穩居全國海港首位。
天津港:智慧邊檢賦能 集裝箱及貨物吞吐量雙增長
在天津港碼頭,今年以來,無論貨物還是集裝箱吞吐量都在持續增長,這又得益于哪些科技助力呢?
8月10日下午7時,俄羅斯籍“特蘭濟特盧維亞”輪緩緩停靠在天津港集裝箱碼頭,7個多小時後,該輪裝卸數百標準集裝箱的機電元件、日化產品等多種商品駛往俄羅斯。
輪船在停靠和作業時間比原來壓縮了一個多小時,節省了船舶停靠各項成本近萬元。作為班輪,該輪半月即往返兩國港口一次,高效的貨物卸載裝載模式,引來外籍船員們高頻點讚。
俄羅斯船長:我想好好說一下天津港,天津港很棒,操作流暢、運作高效,工作人員都非常配合。移民管理警察非常專業,熟練辦理各類通關手續。
記者了解到,到港貨輪的快進快出得益于口岸實施的一係列智慧通關措施,“速審直推”平臺確保港航企業和辦事群眾第一時間直接獲取邊檢查驗指令和手續辦理情況。
同時,口岸還引入5G和人臉識別技術等一係列創新科技模式,為港口轄區企業每年節省1500多個小時的船舶靠港停靠時間,集裝箱班輪到港直靠開工率提升2.5%。
上半年,天津港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同比增長3.1%,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2.3%,迎來半年生產的“雙增長”。
東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一隊教導員 白明:我們綜合運用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特徵識別等先進技術手段,在全國率先實現口岸全時空智能監管、全要素精準感知、港口邊檢行政許可全天候受理,助力天津港與上合組織成員國的貿易通道更加順暢。
連雲港口岸:通關“組合拳” 助力“陸海聯運”跑出加速度
作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連雲港口岸依托 “網上辦”“預約辦”等智慧通關舉措,使港口的貿易通關效率持續提升。連雲港口岸通關“組合拳”措施,為深化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注入新的動能。
8月7日,三艘大型風電船同時靠泊連雲港港,裝載多套整機設備、大型塔筒前往韓國、土耳其、秘魯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與此同時,在連雲港港墟溝東作業區晝夜不停,四條裝車線開足馬力,人員設備配合流暢,刷新晝夜裝火車量達685節的紀錄。
東方公司墟溝東作業區生產調度室副經理 孫學招:大宗貨物到港後,我們通過“車船直取”模式,通過“陸海聯運”將貨物集散分撥,大幅壓縮了車、船在港作業時間。
連雲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創新推出通關“組合拳”,針對新造維修船舶、集裝箱班輪、錨地加注燃油船舶特殊需求,推出出境手續直接辦、臨時改港、免單證舉措。
連雲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三隊副隊長 楊敬濤:我們實施船舶“7×24小時”隨到隨檢、網上報檢“零等待”“無紙化”申報、短時靠泊船舶一次性辦結入出境手續,最大限度壓縮船舶滯港時間。
目前,憑借“陸海聯運”通道優勢,連雲港港已織就一張覆蓋99條集裝箱航線、25條海鐵聯運通道、14條海河聯運通道及6條國際班列的立體物流網絡。
據連雲港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統計,今年1至7月,連雲港為企業節約辦證時間4000余小時,縮短船舶在港停靠2000余小時,降低船方成本超3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