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輝煌70年 奮進新徵程堶從“購物車”看新疆消費市場變遷

2025-08-04 16:35:00
來源:石榴雲/新疆日報
字號

  從憑票排長隊到指尖點全球,從綠藍灰布衣到時尚潮流購,從“老三樣”當家到“海陸空”齊全……70載光陰流轉,新疆各族人民的“購物車”里,滿載的不僅是柴米油鹽、衣食住行,更是一部濃縮的經濟社會發展史詩。

  6月28日,在2025(中國)亞歐商品貿易博覽會上,參觀者在選購新疆名優特產品(資料圖)。

  新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952年的3.7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3926.45億元,消費形態實現了從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的華麗轉身。方寸之間,映照出新疆從百廢待興走向繁榮富強的壯闊徵程。

  從“有啥買啥”到“買啥有啥”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業待興,物資極度短缺。這一階段,消費的核心是解決溫飽。

  彼時,“購物車”尚屬陌生概念,貫穿人們日常的是緊攥在手心的布票、糧票、肉票等。自1954年起,票證成為獲取生活必需品的唯一憑證。買肉需要在門市部前排隊等候,供銷社、百貨公司的營業員被視為“金飯碗”。一日三餐的蔬菜也憑票供應,供應品種常限于白菜、土豆、蘿卜等耐儲菜,最多不過十種。排隊搶購冬儲白菜,是很多新疆人深刻的集體記憶。

  今年81歲的田起業曾是呼圖壁縣大豐鎮一名村醫,他感慨道:“那時,‘有錢無票’意味著吃不上飯、穿不上衣。”

  那時,新疆需求結構不穩,市場供應長期緊缺。直到20世紀90年代,票證制度才在新疆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成為一代人難忘的時代記憶。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天山南北,生產力解放帶來物資日益豐富。個體戶、集貿市場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徹底重塑了“購物車”形態。到1985年,新疆個體工商戶已達16.8萬戶。遍布城鄉的小賣部,讓油鹽醬醋、煙酒糖茶觸手可及。一角錢能買5顆糖果或兩根冰棍,“打醬油”的孩子總能把“跑腿費”化作甜蜜犒賞。

  20世紀80年代,烏魯木齊市小西門新華市場等地崛起為輻射全疆的專業批發市場,浙商帶來的喇叭褲等時尚服裝由此火遍全疆,成為一代人的購物記憶。1999年底,烏魯木齊北門2500平方米的東風超市開業,2萬余種商品開啟“一站式”購物新紀元,新奇的火龍果、凈菜銷售讓市民目不暇接。好家鄉、王府井、世紀金花等連鎖商超隨後在烏魯木齊乃至全疆遍地開花。

  6月9日,消費者在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一家超市內選購商品(資料圖)。

  商品極大豐富,消費主動權實現歷史性逆轉。數據顯示,2008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025.72億元,是197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6倍。這標志著新疆商貿大步邁入商家“求售”的買方市場。

  從攥緊票證到掃碼支付,從櫃臺求購到全球選購,新疆人的“購物車”變得豐盈而多樣,選擇自由度和便利性大幅提升。

  “中華老字號”七一醬園是烏魯木齊舌尖記憶的縮影。在新疆七一醬園釀造有限公司第四代廠區,6條自動化生產線高效運轉。該公司生產研發部副總監楊斌對比道:“從2000年第二代工廠至今,變化翻天覆地,袋裝線單臺機子產能從每小時1500袋躍升至8000袋到10000袋。”

  “變化非常大,商超多、品種豐富,購物非常方便。”88歲的烏魯木齊市民顧泓泉感嘆道。

  消費升級 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涌現

  20世紀90年代,五一星光夜市在烏魯木齊的夜色中綻放美麗。烏魯木齊市民馬龍池至今難忘當年場景:烤全羊的油脂滴落炭火發出誘人聲響,炒三鮮與砂鍋的香氣在人群中流轉,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與食客的談笑聲交織成市井交響曲。

  而今,升級版的璀璨星光夜市在烏魯木齊德匯萬達廣場延續輝煌,營業至淩晨2點的夜市成為城市夜經濟的新地標。

  從煙火升騰的夜市攤位到智能便利店的無人結算,從傳統商貿的吆喝叫賣到首店經濟的時尚風潮,七十年時光里,新疆消費場景經歷著深刻重構。

  淩晨2點,在烏魯木齊市西大橋旁邊的每日每夜主題店內,燈光自動調節亮度,顧客許婕艷掃碼取貨的瞬間即完成無感支付。這種由物聯網與AI技術支撐的智慧便利店,已通過新疆每日集團有限公司232家門店覆蓋全疆98%的核心商圈。

  2024年新疆首家海底撈開業,創下單日翻臺9輪、接待超1800人次的紀錄。其所在的烏魯木齊CCMALL時代廣場已匯聚超200家首店品牌,首店經濟正成為衡量城市時尚活力的新標尺。

  年輕消費群體的崛起催生新風尚。美團數據顯示,2024年新疆“谷子店”搜索量同比激增近50倍,國產動漫周邊收藏熱潮印證著消費從物質滿足向文化認同的深層演進。烏魯木齊市民蕭晴感慨:“過去一頓美食是奢侈享受,如今消費已成為追求品質生活、表達個性的日常載體。”

  綠色消費浪潮正重塑出行方式。阿勒泰牧民朱馬提·吾扎提專程赴烏魯木齊選購新能源車,疊加各類補貼優惠近4萬元。

  基礎設施跨越式發展鋪就新型消費坦途。“混動越野車跑獨庫公路百公里油耗很低,鄉鎮充電樁全覆蓋讓人安心。”烏魯木齊市民艾克拜爾·阿不都的體驗,折射出新疆基礎設施的巨大改善——截至目前,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實現縣域公共充電設施全覆蓋。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消費完成從生存型向發展型、傳統型向現代型的歷史跨越。消費層次的躍升,生動詮釋了新疆經濟的強勁脈動——消費結構正從溫飽型農產品消費向小康型電子產品消費轉變,食品消費從主食型向追求多種營養成分合理攝取的副食型轉變,耐用消費品經歷了從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車、蝴蝶牌縫紉機“老三件”到冰箱、彩電、洗衣機“新三件”再到汽車、電腦、移動設備的代際跨越。

  “新質生產力對消費的牽引作用日益凸顯。”新疆財經大學教授張喜玲指出,“綠色智能產品與政策東風相遇,催生量質齊升的消費革命,映射人民群眾從‘物質滿足’向‘品質生活’的深層躍遷。”

  數字賦能 一鍵購全球

  2024年,美團正式入駐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這個位于帕米爾高原海拔超3000米的小城有了即時外賣,在縣城一家名為麗達惠購的超市內,“您有新的外賣訂單”提示音此起彼伏,店主王紅梅麻利地把顧客網上下單的商品打包好交給騎手。“每月千余單線上訂單,讓遊客在雪山腳下30分鐘收到貨品。”她說。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為新疆消費市場插上了“數字翅膀”,“購物車”徹底突破時空限制,駛入無限寬廣的新紀元。

  “吃飯點外賣、上網購家電”成為新疆老百姓的消費日常。年輕一代消費者對購物的即時性有更高需求,即時零售應運而生。《自治區商務領域2025年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烏魯木齊、喀什、伊寧將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培育即時零售等新業態,打造消費升級地標。

  新疆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陳兵認為,作為以“線上下單,線下送達”為特徵的零售新業態和消費新模式,即時零售彌補了傳統零售和電商的短板,其配送速度快、效率高,符合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對消費者有較大吸引力。

  與此同時,消費形態從單純的商品購買,加速向服務消費、體驗消費、品質消費升級。旅遊、健身、文化娛樂等在“購物車”中的比重日益增大。新疆特產通過電商平臺走向全國,打破地域局限;各類年貨節、展銷會讓全球商品匯聚新疆,市民“家門口買全球”成為常態。移動支付、刷臉購物、直播帶貨等新模式不斷刷新購物體驗。2024年新疆網絡零售額達723.3億元,同比增長13.62%,農村電商表現尤為亮眼,農村網絡零售額增長18.18%,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長14.08%。

  6月7日,2025第十五屆新疆夏季車展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資料圖)。

  隨著消費方式轉變,一些傳統店鋪也積極觸網。烏魯木齊市天山區中灣街的“湖西邊”裁縫店負責人阿斯耶穆·阿拜把店開到了“雲端”——她直播展示裁縫技藝,開設體驗課讓顧客動手做服飾配件。“現在來定制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衣服款式新潮、色彩時尚。”她說。

  “今日下單次日達”。自啟動新疆包郵計劃以來,淘寶已在偏遠地區構建一套完整的物流體係,形成“極速達+常規達+大件達”三級配送網絡,加速改善偏遠地區的物流履約。“新疆包郵”成為日常。

  小小“購物車”的變遷,承載著新疆各族兒女對美好生活的永恆追求。70年新疆消費市場的巨變,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發建設新疆結出的豐碩果實。

  從“票證時代”的緊巴巴,到“數字時代”的全球購;從“補丁歲月”的樸素渴望,到品質生活的多樣追求,每一份變化都飽含著黨和國家對邊疆人民的深情關懷。消費引擎將持續轟鳴,為新疆這片熱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不息的動力。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