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來“成年禮” 這個盛會成為中國東盟深化合作新起點
盛夏貴州,賓朋滿座。7月24日至27日,以“智匯人文,教育共融,協同發展”為主題的2025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以下簡稱“交流周”)在貴州貴安新區舉行。來自東盟各國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教育官員、專家學者、青年學生相聚於此,共同見證交流周“成年禮”。
“教育正在成為連通不同文明、架起心靈橋梁的核心力量。中國與東盟的教育合作堪稱典範。”開幕式上,泰國教育部次長素貼甘桑提亞博士表示,期盼本次會議成為中國與東盟深化合作的新起點,攜手開創以人民為中心、依託未來教育之力打開可持續發展的時代新篇章。
交流周舉辦18年來,日益成為加強人文交往、深化産業經貿合作的重大國際平臺,增進民間友好互信、促進青年一代相知相親的重要紐帶,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十八歲”,“出海”的步子越邁越大。
交流周現場,貴州電子商務職業技術學院“貴匠工坊”展位上,來自泰國博仁大學經貿中文系的學生肖夢心和張娜玲正“變身”主播,熱情洋溢地向觀眾推薦泰國特色産品。
“直播非常有趣!這次來到貴州學習直播、視頻編輯、電子商務等專業技能,對未來工作就業大有幫助,希望有機會能來中國工作。”作為兩校共建“貴匠工坊”與“中泰跨境電商産業學院”學員代表,張娜玲和5名同學正在貴州進行為期2周的培訓。2024年,雙方簽署“貴匠工坊”合作共建協議,致力於培養精通中泰文化的跨境電商人才,推動中泰在職業教育、産業對接、貿易往來等多方面深入合作。
作為貴州省“職教出海”特色品牌項目,“貴匠工坊”堅持以國産裝備及優勢産品海外輸出為核心驅動力,構建起全方位、可持續的職業教育國際化2.0新型出海模式及互利共贏合作生態。
在7月26日舉辦的“貴匠工坊”合作洽談及經驗交流研討會上,“貴匠工坊”品牌正式發佈。貴州交通職業大學、佛山職業技術學院、泰國巴吞他尼大學、厄瓜多薩萊理工大學、柬埔寨端華大學等18所國內外高校分別簽署了“貴匠工坊”職教出海、教隨産出合作意向,開啟貴州職教“出海”新篇章。
與此同時,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Asahi Thai Alloy Co.,Ltd.共建的“‘中文+職業技能’人才培養中心”正式揭牌,由12家中外機構共同發起成立的中國—東盟“低碳擴綠校園”發展聯盟正式啟動……截至目前,依託交流周平臺,貴州已與東盟國家共同建設四十余個海外産業學院、60余個實訓基地。
一張張品牌、一個個基地、一個個“教育+”模式,把貴州與東盟國家合作從教育不斷延伸到跨境電商、綠色發展、數字教育、文體旅等跨界領域,成為貴州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力支點。
“十八歲”,“玩法”越來越新。
“我認為交流周今年的主題在當今全球背景下極具現實意義,因為數字技術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尤其是教育領域。”泰王國駐昆明總領事館副總領事蘇拉迪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中國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聚集地之一,貴州是舉辦智慧教育主題活動的理想之地,本次交流周為中國與東盟共同探討如何運用智慧技術完善教育體系提供了一個良機。
當前,數智技術正在重塑教育環境、重構教學資源、引發教育變革。蘇拉迪指出,泰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將數字基礎設施和加強偏遠地區學習列為重點,而貴州在改善數字基礎設施、縮小城鄉數字差距、培養數字化人才等領域擁有豐富經驗,值得東盟國家學習。
場內,2025年中國—東盟多彩智慧學院示範應用交流研討會上,中國—東盟國際化技能人才培養計劃系列活動發佈:舉行中國—東盟國際化人才培養計劃項目首批參建單位簽約儀式及大數據實訓創研中心共建簽約儀式,發佈中國—東盟數智人才培養暨“梧桐杯”競賽海外推廣計劃,發起國際産教融合數字資源共建共用合作倡議。
場外,埃斯頓自動化展位,雙臂人形機器人“大秀才藝”,吸睛不斷;貴州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AI引黔、育見未來”為主體精彩亮相。不遠處的青岩古鎮,“數智黔行 電競築夢”首屆Z世代(中國、東盟及日韓青年)多彩電競大賽暨貴州高校電競聯賽總決賽激戰正酣。
依託交流周平臺,貴州正通過數字技術推動跨境教育資源共用,深化産教融合,為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提供人才與智力支撐。正如緬甸教育部副部長內苗蘭引用一句中國古語“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所言,“讓我們共同編織一張更加密實的合作之網,讓包括緬甸在內的所有東盟國家都能通過普惠且面向未來的教育實現繁榮興盛。”
十八載,弦歌不輟,碩果纍纍。十八歲,風華正茂,未來可期。中國與東盟始終風雨同舟、同向同行,交流周活動雖有落幕,但教育的迴響將一直跨越山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