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焦點訪談|“現代化人民城市”怎麼建?看各地實踐探索

2025-07-18 20:24: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中國大地上,690多座城市星羅棋佈,9.4億人生活在城鎮。一座座城市托舉起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做好新時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擘畫了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藍圖。城市工作面臨哪些新形勢?做好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重點任務是什麼?如何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呢?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總結新時代以來我國城市發展成就,分析城市工作面臨的形勢,明確做好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重要原則、重點任務。各界人士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會議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積極發揮主動性、創造性,奮力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北京市委城市工作辦副主任、北京市規自委主任張維:“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我們做好城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一定要結合北京實際,抓好貫徹落實,堅持以城市總體規劃為引領,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中建集團科技與設計管理部總經理戴立先:“我們要深度融入城市更新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的各個環節,運用綠色建造、智慧建造和建築工業化的科技創新成果,更新改造老舊小區、城中村,高效實施城市基礎設施改造,打造現代化人民城市。”

  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榮華第四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作為基層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我要帶頭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深刻領會黨的領導是城市治理的主心骨。下一步將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推動黨建與民生實事深度融合,讓社區成為黨聯繫群眾的溫暖紐帶,為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中國式現代化人民城市作出新貢獻。”

  此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第二次舉行最高規格的城市工作會議,上一次是2015年。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十年前為什麼開?這次為什麼開?我覺得完全不一樣的背景,幾個數字可以看出來。中國的城鎮化率已經達到了67%,常住9億多人已經在城市裏了,從一個大建設的時代進入到一個大的治理,或者是一個大的更新時代。在這個背景下開城市工作會議,就是要明晰下一個五年、十年,或者是更長一段時間城市發展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會議充分肯定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城市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指出我國新型城鎮化水準和城市發展能級、規劃建設治理水準、宜業宜居水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水準、生態環境品質大幅提升。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政策研究部主任、研究員鮑家偉:“國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以及城鎮人口,包括城市數量有所提升。現在的經濟、社會、生態、人口等領域都實現了高品質發展。”

  江蘇南京,一個叫作石榴新村的回遷小區,352套住房36種戶型,從20到67.5平方米,最大程度滿足了市民們的差異化需求。

  陜西西安,廢棄貨運鐵路變身一條長達8公里的城市休閒綠廊。

  遼寧瀋陽,3000平方米的社區綜合服務體是由廢棄鍋爐房改造的。

  這些城市的變化正悄然發生在我們身邊。今年正逢謀劃“十五五”規劃之年。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再次召開,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城市工作的總體要求,其中強調要以建設創新、宜居、美麗、韌性、文明、智慧的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

  王凱:“這次的總目標叫作現代化的人民城市,我覺得是一個新提法。二十大提中國式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是對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提的。這次明確提現代化的人民城市,把現代化的要求提出來了,把現代化人民城市一起提,從目標上來講也是第一次。客觀地講,現代化的城市不一定都是為人民的,我們提出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城市建設是現代化的人民城市,這是一個大目標。”

  從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到這次會議提出“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歷經十年,“現代化”已成為中國城市發展更鮮明的標識、更明確的目標。

  鮑家偉:“走出一條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的新路子,最關鍵的還是要以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為目標,在這個目標之下可以通過建設韌性城市、智慧城市、文明城市、美麗城市、創新城市等等,去拓展更好的藍圖,讓新的發展理念能夠在城市落地生根。”

  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我國城鎮化正從快速增長期轉向穩定發展期,城市發展正從大規模增量擴張階段轉向存量提質增效為主的階段。

  城市工作要深刻把握、主動適應形勢變化,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更加注重集約高效;轉變城市發展動力,更加注重特色發展;轉變城市工作重心,更加注重治理投入;轉變城市工作方法,更加注重統籌協調。

  鮑家偉:“這個工作方式方法是長期在城市工作發展過程中對它的規律性的一個認識,也能夠指引未來的5到10年,甚至是更長時間對城市工作有更好的根本遵循的道路。”

  這次會議部署了城市工作7個方面的重點任務,首先是,著力優化現代化城市體系。

  鮑家偉:“著力優化現代化的城市體系其實是對我國城市體系結構優化的一種具體要求,比如現代化的城市群目前總共有19個,還是以超大特大城市以及大城市為主,進行輻射帶動周邊的中小城市發展,形成了組團式的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區域,還有粵港澳大灣區,以及長三角一體化區域,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級的城市群。”

  第二個重點任務是著力建設富有活力的創新城市。精心培育創新生態,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上不斷取得突破;依靠改革開放增強城市動能,高品質開展城市更新,充分發揮城市在國內國際雙迴圈中的樞紐作用。

  王凱:“創新是一個新的提法,過去我們講創新比較多的還是講産業,這次講城市把目標定為創新,這個核心是生産力的發展,積極培育城市新動能有很大關係。主要是裏面也具體提到了這方面的要求,包括培育創新驅動、積極培育新質生産力的發展。”

  第三個重點任務是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

  江蘇昆山擁有工業企業超3.5萬家,服務人口超300萬人,很早就面臨城市化、工業化帶來的土地資源緊張、生態空間受限等問題。當地依託豐富的自然水系,將散落在城市中的沿河地塊與公園、濕地串珠成鏈,結合老舊廠房改造等工作,進一步優化城市空間結構,形成覆蓋全市的生態空間。

  江蘇昆山市住建局副局長陸煒:“下一步,我們將持續轉變城市發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在高水準、一體化規劃引領下,堅持一手優化人居環境,一手抓好污染防治,有效平衡産業發展與環境宜居,持續促進産城人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承載群眾美好生活嚮往的宜居城市。”

  第四個重點任務是著力建設綠色低碳的美麗城市。鞏固生態環境治理成效,採取更有效措施解決城市空氣治理、飲用水源地保護、新污染物治理等方面的問題,推動減污降碳擴綠協同增效,提升城市生物多樣性。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副司長楊龍:“接下來,我們將認真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人民城市理念,會同有關部門從綠色低碳轉型、建設美麗藍天、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等方面,以高水準保護和高效能管理推動美麗城市建設。”

  第五個重點任務是著力建設安全可靠的韌性城市。推進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安全工程建設,加快老舊管線改造升級;嚴格限制超高層建築,全面提升房屋安全保障水準;強化城市自然災害防治,統籌城市防洪體系和內澇治理;加強社會治安整體防控,切實維護城市公共安全。

  雄安新區設立8年來,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綠地、公園、水系星羅棋佈,城市綜合功能、公共服務功能、商業服務功能逐步完善。

  雄安新區建設和交通管理局局長楊松:“雄安新區將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指引,持續堅持高品質項目建設生命線,集中精力推進重大標誌性項目建設,鞏固完善防洪排澇體系,提升抗震防災能力,打造風雨無阻地下空間,整體構築安全韌性現代城區,引領地上、地下、雲上三座城共同生長。”

  第六個重點任務是著力建設崇德向善的文明城市。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完善城市風貌管理制度,保護城市獨特的歷史文脈、人文地理、自然景觀;加強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提高市民文明素質。

  在這個暑假,在西安新地標長安書院裏,眾多讀者暢遊書海。作為西安圖書館新主館,長安書院位置更佳、面積更大、館藏更豐富。

  長安書院西安圖書館館長胥文哲:“這次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的完善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為我們的工作指明瞭方向,增強了信心。我們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好、利用好長安書院,把更好的資源留給人民,傳承歷史,服務人民,讓更多的人可以真切地感受千年古都的歷史文化。”

  第七個重點任務是著力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依法治市,創新城市治理的理念、模式、手段,用好市民服務熱線等機制,高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城市發展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韓柯子:“智慧城市的物理基礎設施、數據、技術、規則,一切都要從人民的需求出發,這是作為智慧城市的首要目的和發展目標。比如北京的12345,市民一個電話可以解決非常多急難愁盼的問題;像貴州的雲上貴州,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過一個平臺去解決。”

  遼寧瀋陽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魯瑤:“按照總書記建設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要求,瀋陽市將以數字城管平臺為抓手,創新治理理念、模式和手段,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強化科技賦能、推動治理智慧化,用科技與溫度織就城市治理一張網,讓城市更聰明,生活更美好。”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今天的中國,城市環境品質、人民生活品質、城市競爭力不斷提升,一個個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正成為億萬人民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美好家園。“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謀篇蓄勢。全國各地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奮力拼搏,中國特色城市現代化新路子必將越走越寬。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