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1+1丨“穩”住上半年 中國經濟如何再向前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2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數據。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産總值66053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3%。下半年,中國經濟如何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新聞1+1》本期關注:中國經濟“穩”住上半年,如何再向前?
5.3%的含金量有多高?
上半年5.3%增速是出乎意料還是意料之中?二季度比一季度略有降低,這些需要擔心嗎?對此,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進行解讀。
劉元春表示,上半年5.3%的增長速度,既在意料之中,也可以説超乎意料。年初和年中,國際機構對於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測基本上都低於5%,很多市場人士也認為很難超越5.1%。上半年能夠達到5.3%,超乎很多市場人士的預期。這種超預期的形成是因為國外機構對於中國經濟彈性韌性的認識不足,特別是對於中國經濟在過去這十多年裏,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新進行轉變,形成了中國經濟跨越週期的這種支撐力認識不足,也意味著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中國在解決複雜問題、特別是多難問題時的超級治理能力。5.3%一方面是我們的基礎好,另一方面也是我們的治理能力強,因此含金量很高。
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2%,怎麼看?
上半年“三駕馬車”中,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52%,投資是16.8%,外貿31.2%,怎麼看消費所反映出的趨勢和特點?劉元春提出了三個方面。
消費目前成了我們整個復蘇的核心主力,這源於消費政策陸續出臺,産生的一系列拉動效應;也説明我們目前將擴消費作為政策“主戰場”的定位是正確的;同時,我們圍繞著提振消費所出臺的行動方案,30項具體措施也是精準的。
服務類消費在持續恢復,特別是在節假日體現出一種強勁的後力。
以新技術、新場景為支撐的新消費,目前在供給端的作用下也開始發揮它的作用。因此,上半年我們整個消費的提升是綜合作用的産物,具有很好的黏性和支撐性;只要下半年我們的政策進一步加力,消費穩中有升應該也是可以預期的。
如何看待上半年投資增速的波動?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2.8%,接下來以投資來拉動經濟,在投資佈局、和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等方面,又該如何加力?
宏觀經濟學家、上海財經大學校長 劉元春:投資所呈現的趨勢,是中國結構調整的結果。其中,核心的主導力量有幾個方面:
房地産的深度調整,導致房地産投資持續兩位數的下降,這實際上對固定資産的增速回落的作用,起到了90%左右。
地方政府由於債務的困局,流動性不足,從而在一些基礎設施建設上後勁不足,導致目前增速有所放緩。
一些産業出現了“內卷”加劇現象,從而導致很多産業投資收益在下降,使這些行業投資增速有意識地在進行調整。
這幾個方面的因素疊加起來,目前這種大的結構調整優化的過程中,就出現了一個階段性的現象:投資增速放緩。但是這種放緩的狀況,我們認為下一步應該能夠得到相應的遏制。
下半年如何進一步推進房地産止跌回穩?
當前整個房地産不管是投資還是銷售,依然處於下行狀態。在推進房地産的止跌回穩方面,短期和長期我們如何要去再加大力度?
劉元春:從短期來講,要防住風險。風險很重要的是在生産端,房地産開發企業不能持續出現暴雷,它們的流動性的安全問題十分重要。在需求端,很重要是居民房貸的連續性,更重要的是,需要在整個房地産的資金鏈、供應鏈上面形成很好的閉環和迴圈。在目前狀況下,我們必須要中期著力、中期規劃。
劉元春表示,今年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對於下一步整個房産的中期定位,指明瞭一些方向,也預示著下半年整個房地産的促進工作將會上升到一個新臺階。
下半年穩經濟的宏觀政策力度 如何進一步加大?
劉元春提出,接下來投資、消費、外貿等都需要中央財政加大力度支援。未來在宏觀政策上,下半年是否也會有調整,增加這種支援的力度?對此,劉元春進行了説明。
劉元春:我們必須要高度重視GDP平減指數,CPI、PPI等價格參數過低的現象。因此,宏觀政策加力一定要針對價格變化的趨勢來進行適度調整。其次,一定要對於一些風險和潛在的問題要有相應的對衝舉措,尤其是在房地産領域,流動性問題依然是一個高度關注的問題。同時,對於未來的預期盈利也是很重要的節點。
劉元春表示,目前很多境外媒體都在宣揚房地産2027年才會觸底,但事實上我們一系列的新型城鎮化和城市更新行動,將會使我們在房地産的調整力度上上升到一個新臺階,使得房地産調整週期可能不遵循一般意義上的國外模式。因此,我們認為可能要加強一些宣傳,同時也需要加強一些前瞻性政策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