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千名新農人展開“數字練兵”,打造“網路強村”廣東樣本

2025-07-02 11:05:00
來源: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
字號

  隨著“網際網路+”深度融入農業農村,“鄉村網紅”已成為連結農産品與市場、傳播鄉村文化的重要力量。在廣東實現“百千萬工程”三年初見成效目標的重要節點,一場特殊的“數字練兵”正在中山大學啟動。

  6月30日,廣東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聯合主辦的千名“鄉村網紅”大培訓在中山大學正式開班。本次培訓分5期開展,覆蓋全省21個地市共1000名學員,力爭培育一批具備“賬號運營+直播帶貨+短視頻創作”複合能力的“鄉村網紅”,打造一支懂技術、善運營、會傳播的人才隊伍。

  據悉,此次培訓作為廣東“百千萬工程”賦能鄉村的關鍵舉措,旨在通過系統化培育千名掌握數字行銷技能的新農人,推動“手機變農具、直播變農活、流量變農資”在廣東鄉村蔚然成風。

  (培訓現場,主辦方供圖)

  直擊新農人“數字剛需”

  “我直播的流量是‘摔’出來的。”培訓間隙,一位00後學員梁志鵬向南方財經記者講起了“起號”的經歷。“那次我在羅氏蝦場直播,展示蝦農餵養過程。當時手機鏡頭就架在船裏,結果船翻了,我摔進了池塘,當我渾身濕透拿起手機,卻發現直播間的流量噌噌地往上漲。”

  從2021年大學畢業返鄉至今,梁志鵬已經成了當地探路“鄉村網紅”的領頭人。“鄉村的真情實感是最大的流量。我不僅要講鄉村故事,更要做農産品爆款。”他表示,當前最迫切的需求,是將這份鄉村的真情實感與直播行業的系統化知識、平臺運作邏輯、團隊管理方法相融合,讓田間地頭的真實故事搭上專業運營的快車。

  南方財經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參訓的學員既有梁志鵬這樣經驗豐富的主播,也有零基礎的“小白”,還有已形成規模運營的團隊負責人。他們深知“直播帶貨”已成新農人必備技能,渴望練就推廣家鄉好物、帶動鄉親增收的真本領。

  新農人的迫切需求,正是“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中鄉村網際網路運營人才培育的缺口。瞄準這一點,培訓課程邀請了頭部平臺、MCN機構、主播培訓師、網路大V授課,設置了以數字技能、産業融合、合規風控為核心的系統性課程,為千名學員提供有針對性的實戰指導。

  具體來看,數字技能實戰賦能方面,培訓邀請騰訊、拼多多、抖音、小紅書等平臺運營專家,為學員教授短視頻創作、直播帶貨技巧、AI工具提效等硬核技能(如AI爆款短視頻製作、鄉土IP人設打造),夯實千名“鄉村網紅”服務“百千萬工程”的數字化基礎。

  産業融合深化對接方面,培訓班設置“農産品電商運營全攻略”“鄉村名片打造”“好農貨何以爆品出圈”等專題,聚焦荔枝等“粵字號”土特産,賦能學員精準對接全國大市場,助力“百千萬工程”下的産業興旺與品牌提升。

  “目前,我們實體店的鹽焗雞銷量穩定,但我來培訓是想學會用直播推廣非遺鹽焗雞工藝,讓更多人了解其獨特的食療價值。最終目標是帶動鄉村養雞戶,把産品賣出去,把産業鏈做起來。”非遺鹽焗雞傳承人林裕民説。

  “他們都説‘太想把家鄉的好東西帶出去了’。”汕頭一位帶隊學員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汕頭共有50余人參加培訓。其中一位本身就是做毛衣的‘大V’,産品銷量很好並不愁賣,但聽説培訓後立刻報名,因為他不僅運營自己的公司,還要帶動更多當地農民就業,這次來是想幫鄉親們拓展新銷路。”

  此外,培訓課程還包含合規風控方面的內容。網信、市場監管等部門專家將講授網路輿情素養、風險防範知識以及直播行銷市場監管領域的合規指引,強化學員合規經營意識。

  廣東織就新農人培育體系

  如今,“鄉村網紅”被視為連結城鄉、激活資源的核心人才資産。南方財經記者了解到,此次參訓的1000名學員涵蓋村“兩委”年輕幹部、返鄉創業青年、非遺傳承人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等多元群體。

  當前,廣東也有效整合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力量,構建起覆蓋技能培訓、産業對接、風險防控的全鏈條新農人賦能網路。

  “在朗頭村,個體探索的星火正在匯聚成更大的能量。”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朗頭村黨總支書記黃智雲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我最初用手機記錄鄉村振興改造,意想不到的是讓朗頭村獲得了國際關注,包括法國領事夫婦參加了我們的中秋燒禾樓傳統民俗活動。這讓我深刻體會到手機是低成本、高見效的新農具。現在村裏文旅流量上來了,我參訓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學習如何把流量轉化成實際收益,讓我們古村文化既能‘旺丁’又能‘旺財’。”

  “我們清楚,農産品銷售絕不能停留在過去展銷會的老模式,必須擁抱數字行銷、融入市場前沿。要實現這一轉型,單靠農戶力量遠遠不夠,需要政府、平臺、物流企業等多方深度協同。”肇慶學員陳海明向南方財經記者表示。

  當前,農業農村基層對電商培訓熱情高漲。借力“百千萬工程”深入實施的契機,肇慶市農業農村局正全力攻堅物流降本難題。一方面聯合京東、郵政等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建立運費協商機制;另一方面搭建農産品免檢通關平臺,為當地優質農産品“走出去”拓寬國際渠道。

  需要看到的是,雖然近年來廣東接連涌現了多個農産品現象級IP,但真正實現從“宣傳”到“行銷”、從“流量”到“銷量”的轉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據悉,培訓結束後各地將以動態人才庫為基礎,組織學員持續參與本地“網路強村”項目,實現“鄉村網紅”培育工作常態化。

  例如,韶關此前在廣東省委網信辦指導下,在全省率先啟動了“網路名人進村聯建”,為韶關“網路強村”工作注入動能。目前,韶關特別注重挖掘培育並用好本土“鄉村網紅”,積極發揮他們的人設和流量優勢,宣傳推介農文旅資源,講好鄉村發展故事。

  推動網路名人深耕鄉村也是陽江的重點工作。一方面陽江在現有農業網路主播基礎上精心培育,通過牽線搭橋、整合資源等方式提供支援,孵化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鄉村網紅”,“帶活”農産品出村進城;另一方面對有特色資源的鄉村,深挖亮點搭建“移動直播間”,吸引更多網路名人參與到鄉村直播運營,更好地“帶旺”鄉村産業發展。

  (作者:張夢琦 編輯:喻淑琴)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