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面對旱情,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解渴”

2025-05-27 08:51: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題:面對旱情,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解渴”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

  今年以來,我國多地出現旱情,農業生産、群眾生活不同程度受到影響。當前,旱情仍在部分地區持續。面對旱情,人工增雨可起到怎樣的效果?如何用好人工增雨助力旱情緩解?

  搶抓天時:人工增雨增加降水約5.6億噸

  “針對5月20日以來的大範圍降水過程,華北、西北地區抓住有利天氣條件,積極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效果評估室主任王飛説。

  統計顯示,截至25日17時,青海、內蒙古、陜西等省份開展飛機增雨作業32架次,累計飛行時長102小時;甘肅、陜西、山西等省份組織地面增雨作業1488次。初步估算,作業影響面積約73.2萬平方公里,增加降水約5.6億噸。

  據了解,今年以來,全國共開展飛機增雨作業553架次,地面增雨作業約1.7萬次。

  “考慮到今年我國多地受旱情影響,今年地面作業量與去年同時期相比增加約20%,作業影響面積和增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加27%和29%。”王飛説,人工增雨在旱情緩解、土壤墑情改善、防災減災、水庫增蓄、降低森林火險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化雲為雨:人工增雨並非憑空造雨

  “氣象部門積極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助力旱區旱情緩解。但是,人工增雨作業不是憑空造雨,需要滿足一定的氣象條件。”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研究員樓小鳳説。

  樓小鳳表示,人工增雨作業是在具有較合適的雲和降水條件時,通過向雲中播撒催化劑等方式開展人工干預,促進雲中小滴快速集結形成大滴,達到增加降水的效果。

  她同時表示,要形成降水,雲必須滿足水汽充沛、有一定的上升氣流、有足夠多的凝結核或冰核才行,只有雲水資源豐富的雲係才有增雨價值。在此情況下,各地選擇飛機和地面等合適的催化作業裝備,搭配冷雲或暖雲等不同催化劑,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進行人工影響,實現人工增雨。

  實施人工增雨作業,下游的雨會否被“打跑”?樓小鳳説,每次降雨時,雲中的水汽充足,人工催化影響的主要是已形成的雲,是雲中粒子不夠大,掉不下來的那部分水凝物,人工催化作業對水汽通量的影響甚微。

  她説,在一定距離之外,下游降水的雲體往往不是上游催化的雲體。雲帶是由較小的雲體組成,雲體不斷生消更新,不會像河水那樣,上游截流,下游就會減少。

  加強監測:及時開展人工增雨

  據國家氣候中心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室高級工程師梅梅介紹,近期,北方旱區大部出現小到中雨,局地大雨,乾旱出現緩和。26日,中央氣象臺解除氣象乾旱黃色預警。自4月30日啟動氣象乾旱黃色預警以來,中央氣象臺累計發佈預警27期。

  不過,目前西北地區東部、華中西北部等地仍存在中度及以上乾旱。其中,陜西南部、河南西部、甘肅南部等地為重旱,局地特旱。

  中央氣象臺預報,26日至27日,甘肅南部、陜西、湖北西北部有小到中雨,甘肅局地有大雨;5月29日至6月3日,甘肅南部、陜西西部和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西北部有一次小到中雨過程。

  “這些地區有的旱情仍在持續,天氣方面具備一定的增雨作業條件。”中國氣象局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作業指揮室主任史月琴説,氣象部門將持續加強天氣監測預報,提前預置作業力量,及時開展空地聯合人工增雨作業,助力旱情進一步緩解。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