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帕米爾高原貢獻青春力量(講述回信背後的故事)

2025-05-06 16:32: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數據來源:共青團中央

  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哈拉峻鄉謝依特小學戍邊支教西部計劃志願者服務隊全體隊員回信指出:“你們響應黨的號召到西部邊疆地區教書育人,在促進當地教育事業發展、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促進興邊富民和穩邊固邊中發揮了積極作用,自身也得到歷練和成長。”

  謝依特小學是一所距離邊境線47公里的村級小學,近300名學生多為柯爾克孜族護邊員的子女。2022年8月,學校成為克州首個西部計劃志願者包校支教的試點學校。當下,23名西部計劃志願者正在這裡支教。前不久,他們榮獲了2025年度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本報記者採訪了4名志願者服務隊隊員,聽他們講述在帕米爾高原貢獻青春力量的故事。

  ——編 者

  用生活場景講數學題的志願者高潮

  “認真講好每一堂課”

  “羊圈裏原本有多少只羊,早晨放出去多少只,晚上又回來了多少只,現在羊圈裏有多少只羊……這樣的場景孩子們比較熟悉,掌握起來就比較輕鬆。”如今的高潮,對自己的教學方法侃侃而談,然而兩年前,她還是一個懵懂的大學生。

  2023年,高潮從山西大同大學美術學院畢業前,看到了西部計劃的招募資訊。“要去那麼遠的地方當老師嗎?”高潮有點猶豫。她小時候在鄉村小學讀書,因為老師少,很多課程都開展不起來,“想到自己小時候的經歷,我下定了決心。”

  站上講臺,二年級的孩子們乖巧地端坐著,高潮的內心更加堅定:“我先給自己定下個小目標,就是認真講好每一堂課。”

  對於一些不好理解的算數知識,高潮借用了當地的生活場景——“上車下車”問題從孩子們熟悉的“放羊數羊”講起,教分數的原理先引入“分菜種地”的場景……“儘量讓孩子們在輕鬆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高潮説。

  “老師,我們週末有不會寫的作業,也可以來學校問您嗎?”有個孩子問高潮。

  “當然可以!”高潮和其他隊員商量後設立了“預約授課機制”,讓有需要的學生週末到校一起學習。高潮説,經過一年多的時間,二年級的數學平均分提升到80分,學校整體成績排名上升到全市前十名。

  反覆打磨教案、上網跟學名師視頻、向當地優秀教師求教……不知不覺中,這個懵懂的大學生逐漸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但我想,講好一堂課,就是打開一扇門,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幫孩子們走得更穩更遠。”高潮説。

  教孩子們背詩的志願者努爾比耶熱合曼

  “帶大家感受古詩魅力”

  “你好,你是來找人的嗎?”看到記者,三年級的卓若白克買買提吐爾地熱情地打招呼。他的老師努爾比耶熱合曼笑著説,3年前,孩子的普通話還不太好,經常自己著急得不行,卻又表達不出來。

  努爾比耶是新疆庫爾勒人,2022年從新疆農業大學畢業後來到謝依特小學。“剛來的時候,為了提高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我們買了很多故事書,其中有一些講古詩的書,我翻了不知道多少遍。”努爾比耶説,課餘時間,她經常教孩子們背詩。“起初孩子們覺得難,但是我從簡單的教起,帶大家感受古詩魅力。”她説,“一些古詩朗朗上口,背後的小故事更蘊含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有一次,教高適的《別董大》時,有個孩子得知這是一首送別詩,緊張地問:“老師,你要離開我們嗎?”努爾比耶愣了一下,笑著説:“明年老師還來。”

  其實,隨著和學生們的相處時間越來越長,她發現孩子們離不開她,她也離不開孩子們,已經續簽了兩次。

  努爾比耶的付出也得到了孩子們和家長的認可。“一次家訪,有位家長送給我一條柯爾克孜族裙子,我後來給她帶去了維吾爾族的艾德萊斯絲綢。我們還相互教舞蹈,我教會了好幾個學生跳麥西來甫,我也學了一點柯爾克孜族舞蹈的動作,回家還給家裏人跳了一下。”努爾比耶笑著説。

  支教期間,努爾比耶考上了研究生、考上了事業編制,但最終都放棄了,“今年7月就到了3年最長服務期限了,再不捨也得離開了,但是會有更多的人來接替我……”

  關注孩子心理需求的志願者閆澤峰

  “比給予更重要的是發現”

  閆澤峰説,自己不如女老師心細,但在孩子們心裏,他是最知心的“大哥哥”。

  一個小姑娘説,有次在學校講完作業,閆老師送她回家,發現她父母都不在家,家裏只有酸奶和馕做晚餐,閆老師就帶她出去“吃了頓大餐”。

  另一個男孩子説,有段時間同學總開他玩笑,惹他不高興,閆老師就上了一堂以“如何與同學相處”為主題的班會課,“那幾個同學後來跟我道歉了,現在我們都是好朋友。”

  還有個小姑娘説,自己家裏條件不好,閆老師買了本子和筆,但不直接送給她,“老師會因為我表現好而獎勵我,理由都是些小事,我知道這是老師在關心我。”

  …………

  通過日常觀察、定期家訪,閆澤峰及時發現孩子們的需要。“比給予更重要的是發現,你看,孩子們現在都很陽光自信,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閆澤峰説。

  有一次,閆澤峰讓學生們寫下自己的心願清單:筆、本子、字典、手套……“大家的心願都很簡單,甚至有個孩子寫的是‘希望老師健康快樂’。”閆澤峰説,他不忍心讓孩子們失望。

  在當地團委的幫助下,閆澤峰和隊員們利用網路平臺,聯繫公益組織,發起愛心捐贈活動。“我們把心願清單發給公益組織,很快,他們的禮物就跨越千山萬水抵達了學校。”閆澤峰説,活動每年一次,每個學生都有禮物,“想到護邊員家庭的辛苦,就覺得我們做得還不夠。”

  閆澤峰説,牧忙時節,學校就成了“託兒所”,家長們常帶著馕來“托教”:“老師,讓孩子跟著你們,我們很放心!”

  帶隊研學的志願者高淑賢

  “幫孩子們看到更遠的世界”

  下課鈴聲響了,大部分孩子都飛奔出教室玩耍,迪麗扎達吾肉孜阿力卻坐在桌前,拿出英語課本,背起了單詞。她的班主任高淑賢説,自從去年夏天參加了去北京的研學,迪麗扎達就像變了一個人,“她説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帶父母去北京看看。”

  高淑賢手機裏有一張照片:學生們湊在一起,踩著凳子,看墻上貼著的地圖。“我在課上講到了我的家鄉,下課後他們就去地圖上找。拍下這張照片時我就想,一定要幫孩子們看到更遠的世界。”高淑賢説。

  拍下花燈,介紹傳統節日;錄下車站夜景,展現城市發展……每次回家往返的路上,高淑賢都拍下很多照片和視頻,回來給學生們講講一路的見聞。

  孩子們的夢想五花八門,有想當宇航員的,有想當作家的,還有想當舞蹈家的……高淑賢利用AI技術給每個孩子製作了“夢想職業照”,讓大家看到自己的“未來形象”,迪麗扎達説:“看到‘實現夢想’的自己,我覺得奮鬥目標更清晰了。”

  去年8月,在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高淑賢的一個願望終於實現了——她和另外3名老師作為帶隊老師,帶著12名學生去北京參加了研學活動。

  努爾阿伊木阿力馬洪回憶起這次經歷,至今還很激動:“我真正地感受到了祖國是多麼美麗,長城、故宮都讓我很難忘。”

  讓迪麗扎達印象最深的是在北京大學看到很多正在學習的哥哥姐姐,“我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考上一所好大學。”

  高淑賢説,“一開始,有人擔心,把孩子交給剛畢業的大學生能行嗎?我們用成績給出了答案:我們可以!”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