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勢互補!從六大領域看中國新疆與烏茲別克的合作潛能
4月30日下午,中國新疆一烏茲別克經貿合作交流會在烏魯木齊舉行。
烏方對此次交流會十分重視,派出的訪問團規模大、級別高—由烏茲別克總理帶隊,能源部部長、礦業和地質部部長、安集延州州長、內閣局長等政要悉數出席;烏茲別克旅遊委員會、紡織工業協會、化工集團、皮革工業協會、電子工業協會代表就相關領域進行熱情推介。
中國與烏茲別克友好交往跨越千年、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建交33年來,雙方始終以誠相待、以信相交。
過去一年,習近平主席同米爾濟約耶夫總統兩度會晤,將中烏關係提升到“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在兩國元首戰略引領下,中烏經貿投資碩果纍纍、互利合作走深走實、人員往來日益密切。特別是中吉烏鐵路項目正式啟動建設,為雙邊關係和地區合作注入了新動能,也為中國新疆與烏茲別克深化地方間合作帶來了新機遇。
中國新疆與烏茲別克務實合作具有堅實基礎、互補優勢和廣闊前景。近年來,雙方交流合作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現代農業、醫藥健康、數字技術等領域合作深入開展,烏魯木齊—費爾幹納直航開通,人員往來更加便利,金融領域跨境人民幣清算、“中亞速匯通”跨境匯款實施,為兩地經貿往來提供了有力支援。去年,雙方還共同舉辦了首屆中國—烏茲別克地方合作論壇,在經貿投資、互聯互通、人文交流等領域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
未來雙方深化地方間互利合作還有哪些領域有潛力可挖?根據本次會議雙方所交流的內容,可以總結出六大具有廣闊合作空間的領域。
加大力度推進物流領域合作
物流,是連接貿易往來的動脈。新疆地處中國西北邊陲,是中國面向中亞的重要門戶,擁有多個對外開放口岸。而烏茲別克雖為內陸國家,但地處中亞中心位置,區位優勢明顯。
中吉烏鐵路正式開工,對於加速拉動中亞地區在貿易、製造業等領域的全方位發展意義重大。這條起自中國新疆喀什,經吉爾吉斯斯坦,終至烏茲別克安集延的鐵路,一旦建成通車,將大大縮短中國與中亞、歐洲的運輸距離和時間,降低物流成本,成為新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屆時,新疆的優質産品將更便捷地運往烏茲別克乃至歐洲市場,烏茲別克的特色商品也能更快地進入中國市場。雙方應當用好這個歷史性戰略契機,加大物流領域的合作力度。
共同開發建設可再生能源項目
烏茲別克太陽能、風能等資源豐富,正加快推動綠色經濟轉型。新疆風電、光伏領域技術先進,擁有特變電工、金風科技等實力強勁的企業。
中國能建新疆院總承包管理實施的中國援烏茲別克風電站項目,便是雙方合作的生動體現。該項目位於塔什幹州恰爾瓦克區,建成後將為當地提供清潔電力,助力烏茲別克實現能源結構轉型,向綠色低碳發展邁進。
未來,雙方還可以在太陽能光伏電站建設、能源存儲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進一步合作,共同開發可再生能源基地,讓清潔能源惠及更多民眾。
加強棉花紡織産業鏈優勢互補
烏茲別克是全球第五大棉花生産國,棉花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新疆則是中國的棉紡産業重地,擁有眾多技術成熟的紡織企業,在紡織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渠道方面優勢明顯。
新疆的紡織企業能夠將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帶到烏茲別克,幫助其提升紡織産業的加工水準和産品附加值,助力當地紡織産業鏈轉型升級。
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合作
基礎設施建設是經濟發展的基石。當前,烏茲別克正在加快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中國是基建大國,在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方面有很多先進經驗。
新疆基建領域企業以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式,參與烏茲別克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對雙方來説都是重大利好。
如在交通領域,加強公路建設合作,完善跨境公路網路,提高公路運輸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能源基礎設施方面,共同推進油氣管道、電網等建設,保障能源供應的穩定和安全;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通過加強合作提升通信網路覆蓋和服務水準,為雙方的經貿往來和人文交流提供有力支援等。
擴大特色經濟作物産業領域合作
新疆辣椒等經濟作物市場口碑和産業發展基礎好,烏茲別克是中亞的農業生産大國,正在發展外向型出口農業,在這個領域合作潛力巨大。
在特色經濟作物品種選育、種植技術交流、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雙方亦有合作空間。例如,加大新疆棉花膜下滴灌高效種植技術在烏茲別克的推廣應用,提高其棉花産量和品質;烏茲別克的優質水果品種也可以引入新疆進行試種和改良。同時,共同拓展農産品貿易渠道,加強農産品加工合作,延長産業鏈,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實現互利共贏。
促進教育領域合作
教育是增進民心相通的重要紐帶。中國新疆與烏茲別克在教育領域來往密切。新疆向烏茲別克提供獎學金留學生名額,烏茲別克來疆留學人數不斷攀升,其國內也掀起“中文熱”,促進了雙方人文交流。
針對各自産業發展需求,積極鼓勵雙方高校開展聯合人才培養,互派學生交流,共用教育資源加強學術科研合作;搭建聯合科研平臺,鼓勵共同申報項目、分享成果,圍繞乾旱區農業發展、能源高效利用等課題聯合研究。多舉辦文化節、藝術展覽等活動,增進文化理解。
通過教育合作,培養出更多知華、友華的人才,為雙方長期友好合作奠定堅實人才基礎。(文/劉翔)